2025年4月29日至5月2日,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凤庆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云南省非遗巡展(第二十四期)暨“茶香云南·共享非遗”活动在“世界滇红之乡”凤庆县举行。此次活动以非遗为纽带,以茶文化为内核,通过非遗“展+演+课”三位一体模式,构建了一场传统工艺、民族民间歌舞乐与茶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盛宴。
非遗展示 匠心技艺绘就茶文化全景图
作为活动核心板块,本次传统工艺非遗展示汇集全省11个州市的43个非遗项目、70多名代表性传承人,围绕“茶香云南·共享非遗”主题打造四大沉浸式展区。茶艺区对云南传统制茶技艺实现完整呈现:凤庆滇红茶、普洱贡茶、德昂族酸茶、大理传统制茶、临翔区团茶、下关沱茶与白族三道茶同台展示,凸显云南作为“茶文化基因库”的独特地位。
临翔区团茶
白族三道茶
手工艺区以茶器、茶具、茶饰为线索,串联起剑川木雕茶盘、鹤庆银器茶具、建水紫陶茶罐等27项非遗技艺。白族扎染、玉溪青花瓷等非遗项目充分展示了非遗在当代茶生活中的创新应用,保山玛瑙雕刻、腾冲竹编等特色工艺则呈现了“茶马古道”上的艺术交融。茶点美食区突破传统展示边界,建水豆腐、藏族奶渣饼、通海豆末糖、凤庆粑粑卷等非遗美食与咖啡、水酥饼等组成“茶点CP”,无量山火腿、青稞酒等体验项目更激活了观众味觉记忆,构建了“可品鉴的非遗”新场景。
剑川木雕
建水紫陶
玉溪青花瓷
保山玛瑙雕刻
腾冲竹编
建水豆腐
无量山火腿
非遗展演 活态展演激活千年茶马古道
每日在凤庆文庙广场上演的非遗展演,精选云南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剑川白曲的悠扬唱腔再现马帮传茶轶事,南涧跳菜以舞蹈语汇演绎茶马古道上的待客之礼,酒鼓舞与弥渡民歌则形成视听联觉,动态诠释云南“茶酒各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多元共生智慧。展演特别设置传承人互动环节,观众可现场学习白族调茶歌、体验跳菜托盘技艺。
剑川白曲
南涧跳菜
酒鼓舞
弥渡民歌
非遗公开课 沉浸式课堂重构茶旅记忆
5月1日的”云岭匠心·霞客茶踪”公开课选址滇红老厂区,形成历史空间与当代课堂的时空对话。云南非遗公开课带领观众循徐霞客《滇游日记》线索,解码凤庆太华茶的古法工艺,探访国家级、省级代性传承人张成仁、苏向宇等现场展示滇红茶制作绝技,跟随镜头穿越茶马古道,探秘鲁史古镇马蹄印里的商旅往事,古今茶路再相逢,重构徐霞客茶旅新记忆。
“云岭匠心·霞客茶踪”公开课
非遗促消费 非遗消费激活文旅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非遗巡展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本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农文旅融合,打造“可带走的非遗”消费场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各项目传承人积极探索“种草”非遗IP新消费,研发茶器盲盒、扎染茶席、木雕茶宠等文创产品。通过“场景化消费”与“轻量化定价”策略,让公众在为非遗买单的过程中自然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参与者。
从2014年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各地政府,以“非遗巡展”为载体,探索“非遗+展演展示”的创新模式,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地方文旅经济深度融合。云南非遗巡展至今已成功开展23期,本次巡展活动是云南“非遗+”模式的升级实践:通过茶文化主题聚焦,实现非遗项目集群式展示;借助徐霞客IP赋能,推动非遗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促进非遗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凤庆滇红茶产业基础,推动非遗产品促销费,探索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生路径。截至发稿,活动现场累计参与人次约3万人,拉动直接消费额约5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综合消费增长30%以上,线上线下传播量达百万,非遗保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此形成共振。
撰稿:王晓亮
图片:邹萍 马秀娟 王晓亮
编辑:王海
编审:黄琛
审核:肖依群
终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