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云南非遗公开课 | 彝族弦子舞 彝族刺绣(砚山) 窑上陶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2-11-11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云南非遗公开课”网络直播专题。聚焦云南省非遗项目,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彝族弦子舞

        彝族弦子舞广泛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维摩、干河、盘龙、阿舍等四个彝族乡,这些村寨不仅是彝族弦子舞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弦子舞的核心传承地。
        彝族弦子舞就是伴着弦子的声音起舞的一种表现形式。弦子舞是砚山境内彝族男女表达情感、传情达意、语言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一种自娱自乐性舞蹈。弦子舞的基本步法套路有:自由步、二步弦、三步弦、四步弦、抖抖弦、跑步弦6种。它起源于彝族先民悠久的传说故事和农耕稻作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价值,它展现出彝族古朴的民风民俗,反映出生产生活中的彝族人民粗犷、豪放与大自然作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如今彝族弦子舞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和仿生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特色鲜明,步伐多样、可繁可简。

彝族刺绣(砚山)

        砚山县彝族刺绣广泛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阿舍、维摩、盘龙、干河等四个彝族乡,白沙坡、黑渔洞、摩菲勒是彝族刺绣的聚居地,这些村寨的妇女都擅长刺绣。
        砚山县彝族刺绣源远流长,彝族传统刺绣品多以服饰、头饰、背带为主。刺绣绣法主要有平绣、纸花绣、打籽绣、数纱绣、包花绣5种,图案有植物类、动物类、山水类、几何图形类4种。刺绣时一般左手拿着绣布,右手手持绣针反复刺绣。刺绣图案通常是以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为显著特征,因此刺绣时,先要确定绣片的中心,然后由中心向四周逐层起绣。在绣每一层次的图案纹样时,通常先绣出该部分的主体图案和轮廓,再逐一填充细部纹样。如果有多种颜色的纹样交错出现,则先绣出该部分连接成体的某一颜色图案,再换另一颜色的绣花线。对于层次较多的绣品,一般都是在中心部位的所有图案全部绣好后,才开始绣与其相连的下一层次的纹样,如此方式逐层刺绣,直到完成整件绣品。砚山县彝族刺绣代代相传,演绎了关于刺绣的许多动人民间故事、童谣、民歌、山歌、小调。许多刺绣高手能工巧匠,精美的刺绣艺术把彝家女子打扮得俊俏靓丽,把现代彝家美好的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幸福和谐。

窑上陶烧制技艺

        窑上陶烧制技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窑上村。烧制技艺自清光绪年间起,延续至今。窑上村至今还沿袭着传统的民间手工制陶工艺,师承关系大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
        窑上陶的制作要经过浸泥、揉泥、拉坯、成型、晾晒、上釉、入窑、焙烧等13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要求都极为严格。烧制过程也颇为讲究,往往选择晴朗、月明的好天气。在燃料选择上,师傅们首选的是本地的松木柴,点火顺序从窑尾点起,烧6小时后再从窑身的窑眼依次点起,直至把坯体烧到出釉、发光才可封窑,整个过程完全靠经验掌握。出窑后进行检选,光泽、形状完好的选出装箱等待销售,光泽昏暗、形体破损的将被淘汰。目前,窑上村制作的陶器产品有100余种,大致可归纳为生活用品、民族工艺品和宗教祭祀用品三大类。

(撰文: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王海)
(图片: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赵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