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大理州举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交流培训活动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3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由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培训活动于2021年3月24至25日在祥云县举办。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州非遗保护中心,全州12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分管领导及非遗保护中心、白剧团、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到会指导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验收工作。

        参训人员先后赴祥云县文化馆(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祥云县一中初中部,汪情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自羌朗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王孝达烈士故居等地方和单位考察、参观和学习祥云县生态保护实验区档案管理、非遗进校园示范点创建、传习所和传习点建设等先进经验,并在工作交流会上畅所欲言,分享经验。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交流培训活动

        3月24日上午,参训人员考察了祥云县文化馆(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教学培训、图文展览展示、留存音像和实物资料,观看了非遗现场活态展演,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

考察祥云县文化馆(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实验区建设档案管理规范

考察祥云县文化馆(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祥云土陶展示

洞经音乐演奏

        3月24日下午,参训人员赴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祥云一中初中部,参观非遗教室、非遗展示室,考察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学生课外活动的作品;赴汪情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自羌朗村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参观传习所设施建设、技艺教学传承、产品创新发展情况,考察保护区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舞蹈和传统音乐的活态展示展演,体验彝族民间传统秋千、陀螺、吹枪、射弩等非遗代表性项目。

考察祥云县一中初中部:非遗进校园

考察祥云县汪情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

考察祥云县自羌朗村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射弩

考察祥云县自羌朗村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彝族传统文化传习所

考察祥云县文化馆(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祥云花灯传承人培训

        3月25日上午,参训人员在王孝达烈士故居举行实验区建设工作交流会,并参观祥云县彩云艺术团根据非遗项目传统刺绣技艺创新设计制作出的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传统绣衣活态展演展示,感受“云乡舞绣”的无尽魅力。交流会上,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对下一步实验区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州12县(市)非遗保护工作者围绕各县(市)实验区建设工作的经验亮点、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畅所欲言,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祥云县彩云艺术团“云乡舞绣”传统服饰展演

        大理州2011年被原文化部设立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2011年以来,中央投入了大量规划和建设经费支持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建设。十年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经过非遗保护工作者、传承人群近十年的努力,在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参与之下,实验区建设已基本实现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同时也保护了孕育非遗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环境。本次培训,为大理非遗保护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提升了大家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切实增强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理州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12县(市)将加强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确保工作部署落实到位,以饱满的热忱和专业素养,投身到实验区验收评估准备工作之中,着力推动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文字、图片:杜彬(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  

张爱华(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杨曦泠(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 :王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