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传承地方戏曲 弘扬传统文化 ——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综述

发布时间:2018-01-20

        从1月15日晚,滇剧《斩黄袍·战城》在省滇剧院敲响开场锣鼓,到1月18日晚,花灯戏《白扇记》完美谢幕,“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历时4天,取得圆满成功。

        本届汇演由省文化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滇剧院、省花灯剧院、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昆明市文化馆、昆明市官渡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昆明市官渡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精神,全面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在开幕式上致辞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宣布汇演开幕

        它的成功举办,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和保护成果,展现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壮大传统戏剧曲艺人才队伍,提升戏剧和曲艺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促进云南传统戏剧曲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全省14个州市及省滇剧院、省花灯剧院的500余名戏曲工作者,演出了33个题材丰富、形式各异的佳品力作,涉及滇剧、花灯戏、傣剧、壮剧、佤族清戏、彝剧、白剧、关索戏、皮影戏、端公戏、白族吹吹腔、杀戏、大词戏等13种传统戏剧和傣族章哈、白族大本曲、壮族渔鼓、腾冲扬琴、莲花落、昭通唱书等6种曲艺,这是云南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首次集中展示。

佤族清戏《安安送米》保山市代表队

杀戏《三战刘从》 普洱市代表队

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大理州代表队

大词戏《岳母刺字》迪庆州代表队

        以佤族清戏、杀戏、白族吹吹腔、大词戏等为代表的一批古老、稀有、濒危的剧种非常难得地走出了狭小的传承圈子,第一次登上全省舞台向社会展演,这些稀有剧种、曲种的表演者大多来自基层、农村,大多数演员上了年岁,在舞台上已不是那么利索,但仍以其经典的唱腔、古朴的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昂扬的“精气神”征服了春城的众多观众。一些戏曲专家也表示,早就听闻流传在普洱景东、镇沅一带的杀戏独具特色,但在这次汇演的舞台上才终于得以一见。三位非遗传承人老板老腔地演唱、原汁原味地“砍杀”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道具装扮都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通过汇演,散落在高原深处的珍贵遗产得以拂去历史尘埃,重绽迷人光芒,再次印证了传统戏剧曲艺传承千百年不变的精神魅力,也为人们正确认识云南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脉络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

        汇演期间,共进行了8台演出,其中省滇剧院4台,官渡古镇外场2台,南强街八十八号剧场2台。除了那些常常泡在“戏窝子”里的老戏迷外,观众席上也出现了不少年轻面孔。在官渡古镇,锣鼓家什尚未响起,舞台前已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烈日当头,也阻挡不住人们看戏的热情。传统花灯戏《探干妹》一开场,老戏迷们就忍不住跟着哼唱,颇具讽刺效果的《官保上学》也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傣剧《娥并与桑洛》着实美得令人陶醉,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精彩得叫人拍手称赞。外地游客也为此驻足,不禁慨叹云南不止山水壮丽,更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直呼大饱眼福。南强街八十八号剧场外,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迫切地期待着皮影戏《天兵天将攻打花果山》的开演,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孙悟空与二郎神的“七十二变”争战,好奇地跑到后台研究皮影戏幕后的“秘密”,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度过了有趣的夜晚。

花灯戏《探干妹》 云南省花灯剧院

花灯戏《官保上学》 昆明市代表队

傣剧《娥并与桑洛》选场“定情” 德宏州代表队

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昆明市代表队

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 保山市代表队

观众笑声掌声不断

        来自大理州云龙县汤邓村的杨会池从未想到,自己主演的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会在全省的舞台上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她饰演的跋扈毒辣的“恶婆婆”乔氏,李琴饰演的备受婆婆虐待的儿媳王氏,以及习源渊饰演的憨态可掬又内心善良的兰季子都被观众津津乐道。评委对其唱腔和表演更是给予了十足的肯定与赞赏,称其达到了“无伴奏的音准,无实物的表演”的境界,尤其将吹吹腔中“哭腔”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令人震撼。

大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吹吹腔代表性传承人杨会池

        想到吹吹腔传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艰辛,杨会池难掩激动的心情,她发自内心地感慨:“感谢省里举办这样一次汇演,让我们可以走上这么大的舞台。得到观众和评委的肯定,使我们更有决心和信心把吹吹腔传承发展下去。”她的话几乎道出了所有参演人员的心声,此次汇演,让坚守在全省各地的戏曲工作者、传承人们有了宣传展示的机会,有的传承人年逾古稀,才第一次走出村寨来到省城,第一次把自己呵护了一辈子的“宝贝”展现给全省的观众,这次演出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机遇与荣誉,更多的是难以言说的欣慰与喜悦和油然而生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

        本届汇演为专业院团和民间剧团搭建了同台竞技交流的平台。每台演出结束,评委均以座谈会的形式对专业和民间两类参演节目做一对一的点评指导。经过几天紧张地演出与评选,本届汇演共产生专业类优秀示范奖8个,分别为:滇剧《斩黄袍·战城》、花灯戏《探干妹》、滇剧《五台会兄》、壮剧《摸秋》、花灯戏《羊作媒》、傣剧《娥并与桑洛》选场“定情”、滇剧《白水滩》、花灯戏《春燕配》。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示范奖”

        民间类优秀汇演奖11个,分别为: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花灯戏《墙头记》、关索戏《三英战吕布》、壮族渔鼓《唱渔鼓》、杀戏《三战刘从》、杀戏《三战吕布》、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白族大本曲《孟宗哭竹》、大词戏《岳母刺字》、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腾冲扬琴《腾越揽胜》。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汇演奖”

        专业类示范奖5个,分别为:花灯戏《莫愁女》、彝剧《放羊人》、花灯戏《晒衣》、白剧《十八相送》、花灯戏《白扇记》。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示范奖”

        民间类汇演奖9个,分别为:花灯戏《官保上学》、花灯戏《霸王下山》、莲花落《引领新时代》、端公戏《灵官镇台》、昭通唱书《割肝救母》、花灯戏《老皮赌钱》、佤族清戏《安安送米》、傣族章哈《河边》、滇剧《京娘送兄》。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汇演奖”

        共有18个剧(节)目获传承奖,分别为:滇剧《斩黄袍·战城》、花灯戏《探干妹》、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滇剧《五台会兄》、关索戏《三英战吕布》、花灯戏《霸王下山》、壮族渔鼓《唱渔鼓》、杀戏《三战刘从》、端公戏《灵官镇台》、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白族大本曲《孟宗哭竹》、大词戏《岳母刺字》、傣剧《娥并与桑洛》选场“定情”、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佤族清戏《安安送米》、腾冲扬琴《腾越揽胜》、傣族章哈《河边》、滇剧《白水滩》。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传承奖”

        省滇剧院代表队、省花灯剧院代表队、昆明市代表队、大理州代表队、普洱市代表队、保山市代表队等6个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昭通市代表队、曲靖市代表队、楚雄州代表队、玉溪市代表队、红河州代表队、文山州代表队、西双版纳州代表队、德宏州代表队、迪庆州代表队、临沧市代表队等10个代表队获组织奖。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组织奖”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组织奖”

        在1月18日下午的交流座谈会上,评委组对本届汇演做了集中点评,肯定了汇演的重要意义,称赞参演节目品种众多、门类齐全、难分伯仲,同时对汇演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批评指导,呼吁奋斗在传统戏曲传承工作第一线的文艺工作者,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做好全省传统戏剧、曲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汇演评委组组长,原省文化厅厅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贺光曙引用“戏比天大”一语,总结了传统戏剧、曲艺融合了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舞台表现艺术,更在于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的道理。作为传统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念的载体,传统戏曲始终在不断地呈现人们的美好理想与愿望,展示生活的苦难与温馨,提供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着永不枯竭的正能量,因而能够传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生生不息。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的重大意义。希望每个代表队都能秉承敬畏的态度和“寻根”的宗旨,潜心向民间学习、向传统学习,认真回顾总结本届汇演的得与失,为下一届汇演做好充分准备。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主持汇演闭幕式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开能从思想、艺术、制作等角度给本届汇演点赞,高度评价本届汇演圆满实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传承经典、展示成就、树立自信的有机统一,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提供了新的示范。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马开能在闭幕式上致辞

        展演期间,各主办、协办、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动用100余名工作人员,妥善协调调动车辆、安保,安排食宿,并为所有参演人员购买了短期意外保险,准备了医疗服务用品,为本届展演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14个代表队严格遵守活动日程,密切配合组委会安排,有序组织演员,克服困难,严守纪律,确保了汇演的安全有序。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网、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云南民族宗教网、《昆明日报》《春城晚报》、昆明电视台、昆明广播电视台、《大观周刊》《云南信息港》《民族时报》《今日民族》杂志社及新浪、网易等20余家新闻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全方位采访报道,为宣传本届汇演的宗旨和扩大汇演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传统戏剧曲艺的良好氛围,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首届全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新年伊始的春城刮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的旋风,也在全省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中点燃了无数星星之火。各代表队演职人员满怀深情地分享着艺术创作与戏曲保护传承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一致认为本届汇演谱写了云南传统戏曲保护的新篇章,在各地的交流过程中,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戏曲的影响力得以提升,大家从评委及各地同仁、观众那里汲取了十分有益的反馈与启发,更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我们衷心期盼着,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星星之火终呈燎原之势,传统戏剧曲艺得以后继有人,生机勃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璀璨光芒!

领导和演职人员合影

文字:李艾玲(云南省非遗中心)

图片:马秀娟 吴昭红 阮坤瑾(云南省非遗中心)

         李   旭 (昆明市文化馆)

编辑:王   海(云南省非遗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