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发布时间:2017-08-23来源:
        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的命名是与众不同的。因其以“暑”名之,常被认为这是一个夏天的节气,殊不知,此时时令已入秋;这里的“暑”,并不像大暑、小暑等节气一样表示气温的强度,而是指暑气的终结,表示一种状态。

处暑 节气简介


▲节气文人画《处暑》    朱樵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也是标志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按传统历法,处暑是七月中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表明了“处暑”的含义:夏日的暑气开始衰退。其天文气象意义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辐射减弱,于是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南下次数则增多,所以气温开始明显下降。俗谚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即处暑时节只中午热一会儿,早晚都很凉爽。所以处暑是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 物候与花信
        处暑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古人称鹰为义禽,秋气肃杀,鹰感其气而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这是告诫人们,秋天天地肃杀,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做到收敛而不骄淫。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梁等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


        花信,本节气无花信。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

▲节气文人画《处暑》    朱樵  图片来源:《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
处暑 相关民俗

        作为一个气温类节气,处暑标示着气温变化的节点,有重要意义,食俗、习俗都有可观处。


        “处”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但是俗话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天气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

放河灯: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放河灯
        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的存在感并不强,有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节气。有时候,处暑得依靠和它日子接近的中元节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因此,民间会有庆赞中元节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一开始是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据说放河灯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那时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遇到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做小船,放入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

开渔节:百舸竞发,捕获海鲜


▲浙江象山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个时候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捕获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驾船出海。著名的开渔节有象山开渔节、舟山开渔节、江川开渔节等。
        以象山开渔节为例,象山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渔港之一,建有国内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以及“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期”结束称为“开渔”。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自1998年首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隆。
        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平静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千舸竞发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上,人海涌动,鼓乐喧天,爆竹齐鸣,焰花怒放,一派壮观景象。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吃鸭肉:润肺健脾,无病各家


▲老鸭煲
        “处暑”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逐步开始转为凉秋了。天气温差增大、昼暖夜凉,此时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鸭肉味甘、咸,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热健脾,正是季节转换时的绝佳食品。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以南京为例,当地的鸭子以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这种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大多数南京人忙得没空在家做鸭子菜,多半是夹着个碗儿到巷子口去斩上半只,回家慢慢地啃。
        要是有老人在家的话,多半会炖上个“萝卜老鸭煲”或者来个“红烧鸭块”,并首先端上一碗送给邻居。这是南京的一个老习俗,叫做“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然后,才是自己全家人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通。

脸觑厝:打道回府,龙眼稀饭


▲龙眼稀饭
        福州人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这句话折射出老福州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过了处暑这个节气,人们的饮食起居就要有所变化。
        老福州人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福州及其周边的人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拜土地:杀牲祭拜,插旗感恩


▲土地公
        处暑节气,过去温州人的主要习俗有三项。
        第一,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获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怕把丰收洗掉。
        第二,煎药茶。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这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第三,喝酸梅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酸梅汤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来源:转载自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