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保护名录 » 国家级国家级

傈僳族刀杆节

发布时间:2007-09-28来源:admin

      傈僳族刀杆节是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傈僳族的传统节日。
      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延派出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前往御敌。王骥与当地傈僳族人民团结战斗,很快驱逐了入侵者。后来王骥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王骥的丰功伟绩,祈祷和祭奠为保卫边疆英勇献身的勇士们的灵魂,傈僳族人民就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动,并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为“刀杆节”。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的主要习俗表演活动,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以及攀藤负葛的艰苦精神和技能。用松树做刀杆,以铁制长刀做刀梯,用皱纸做花,花棒用竹片制成。“上刀山,下火海”时,用牛皮鼓、锣、钗、唢呐等乐器在刀杆下演奏。从点花、点刀、耍刀、扎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拆刀到下火海,均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祭祀仪式。刀杆为两棵松树,俗称金柱、银柱或公柱、母柱,分别代表逝者和生者。上扎锋利的长刀36把,代表一年365天天天平安,用五色纸做成的纸花扎在刀梯两旁。刀杆扎好后,香通(巫师)口中念念有词,在鼓乐声中进行刀舞表演。刀舞结束后,在唢呐及锣鼓声中,上刀人将双手握住刀口,赤脚踩在刀刃上,一级一级向上攀登,当顺利通过三道剪刀口到达顶端时,上刀人打开天锁,取出五谷、钱币、米粑、鲜花撒向沸腾的人群,并将彩门上的红绸带披在自己身上,唱起古老的祈祷歌,唱完后,又依次从刀杆上下来。下刀杆后又赤足踏入通红炽热的炭火中,并用舌尖舔烧得通红的犁头,用牙去咬烧红的铁链,展现了傈僳族人民不怕艰险的民族精神和高超的表演技能。
      “上刀山、下火海”过去在傈僳族、彝族聚居地区广有分布,由于老艺人的不断去世,在怒江州曾一度失传,近年来得以恢复,主要分布在泸水县鲁掌镇鲁掌村、鲁祖村和洛玛村。“上刀山、下火海”一般是家庭内递传或隔代传承,现鲁掌镇“上刀山、下火海”的传人已历四代。目前,已组建泸峰民间艺术团和鲁祖民族民间绝技展演团,专门从事“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活动。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