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传播点亮云南非遗 云南青年创新文化传承
从嘹亮悠扬的声声梅葛,到热血澎湃的阿尺木刮,从苦中回甜的白族三道茶,到巧夺天工的七彩独龙毯……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着多民族繁衍生息的根谱,记录着五彩斑斓的文化格调,讲述着古老土地上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如何处理新旧融合,平衡好发展与传承的关系?如何让匠心雕琢的古老艺术焕发新的光彩?《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让青春记忆与历史瑰宝相逢,让时代脉动与古韵古香交融,让我们看到传承非遗更多的可能性。
转换传播模式——非遗与影视节目双向赋能打造非遗传播发展新路径。《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把镜头聚焦在各民族的历史工艺,用贴近时代的创新表达,带领观众走近云南的民族,走进云南的乡野,体验云南的气息,感受云南的文化。每一个章节精炼地浓缩非遗的内涵与底蕴,描述非遗的历史与现状,为非遗传承、文化保护续写新篇。
传承文化内涵——影视镜头搭建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舞台。在节目中,我们感受梅葛的韵律,品味鲜花诗宴的浪漫,体验乌铜走银的神奇变化,纵情阿尺木刮的欢乐。用观众能够看懂的镜头语言,在直播交流、表演展示、游戏体验中,讲述每一项非遗背后的故事,也让古韵新妍的匠人精神深入老百姓的心间。
集聚青春之火——青年力量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当下,非遗以其独特的价值浸润青年。节目中的非遗传承人以青年居多,他们不断改变,大胆创新,将传统扎染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将阿尺木刮与街舞融合,将乌铜走银结合文创产品……从青年人的独特视角,在保留原汁原味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走向更广阔的文化空间。青年群体在保护、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发挥年轻人的创造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投身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让非遗与现代文化、现代技术、现代思潮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以传承非遗为主基调的《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记录下云南年轻一代的责任担当,焕发出文化与创新相契,传承与发展共色的生机与活力。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新闻学 2022级本科 黄钦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新闻学 2021级本科 谢柯敏
(核稿: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魏红,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杜彬)
- (2023-05-26)上一篇:遇见过非遗,才更懂华夏之美
- (2023-05-26)下一篇:充盈在滇山云水间的文化魅力唱响《非遗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