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传承载体 » 民俗节庆民俗节庆

夏至数九,羽扇在手——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发布时间:2017-06-21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也是5月中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天太阳黄经到达90°位置,太阳走到黄道的最北端,阳光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所以,这天北半球的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黑夜则最短),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直到北极圈白昼成为24小时。

夏至 “夏至日,祭地“


节气文人画《夏至》    朱樵

        夏至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们的先人用土圭测出正午日影最短的一天,这天就是夏至。夏至也是个重要的节令,《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夏至,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夏至之于古人,既是一个指导农耕的节气,又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盛大节日,古人对夏至的重视,体现了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淳朴思想。如果将自然时序的演化过程比喻为人的一生,而夏至日,犹如人生进入高潮、生命进入壮年、事业达到鼎盛,从此以后,一切都将不可避免地逐步下滑。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普遍规律。

        夏至是一年中阳盛到极点的时刻,按我国传统科学的解释,阳盛到极点时,没有丝毫的停留,阴气就开始从地底上升,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标志农历12月的“十二消息卦”,5月为“姤”卦,阳盛到极点本应是6根阳爻,但实际最底下的那根阳爻已变成阴爻了,代表“一阴始生”。唐代权德舆的诗《夏至日作》写道,“璇枢(北斗)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炎暑)景,今日一阴生”,就是这个意思。

夏至 物候与花信

        夏至是阴阳的转折点。因而,夏至之后,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喜阳的生物开始衰退。

        古人划分的夏至三候中,一候为鹿角解。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Summer Solstice)


▲节气文人画《夏至》    朱樵

图片来源:《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

        花信,本节气无花信。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

夏至 相关习俗

        夏至是个天文类节气。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前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毒虫迅速滋长蔓延,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夏至期间的民俗活动,更多是与丰收、气候有关。

求雨止雨,皆为庄稼丰收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在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这个祭祀仪式至今有遗存。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夏至期间,广东阳江地区有开镰节。在前一天晚上,各家各户要做面饼、茶,备酒,在广场上跳“禾楼舞”,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族(壮族祖先)的一种舞蹈。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北方多旱,夏至期间流行求雨,祈求风调雨顺。不过,要是雨水过多,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止雨巫术。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

        黑龙江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在夏季会出现极昼现象,时间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吃面吃狗,消暑还靠冰镇

        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正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此日京师家家食冷淘面,即“过水面”。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还要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从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人的专利。广州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的人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夏至时节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尝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烈日炎炎,比水更解暑的是冰。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冬季储冰,夏季取用。唐代张仲素《杂曲歌辞·宫中乐》:“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可以看出宫廷中食用冰镇果实消暑的情形。

夏至数九,适用范围更广

        冬季有数九歌,夏季也有,从夏至开始数。

        我国农历中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9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81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流传不广。其实,“夏九九”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在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歌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不适用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歌就没有“冬九九”的那种地域局限性。

转载自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