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传承载体 » 民俗节庆民俗节庆

南涧彝族丧葬礼俗

发布时间:2016-12-27来源:管理员

在南涧彝族地区,丧葬是氏族、家庭及村社中最重要的事,丧葬礼仪极为隆重,耗费惊人。民间有“死人不吃饭,庄稼折一半”的俗语。笔者于2015524日至26日参加了南涧县碧溪乡新虎阿开渡小村蔡应龙母亲李正英老人的葬礼,感触颇深。作为人生仪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礼仪蕴含着丰富的习俗内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对一个民族丧葬习俗的参与观察与深描,既能有效地探究民族对生命的认知,也能较全面地解读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现实功能和信仰内涵。基于上述目的,我把葬礼上的所见所闻通过询问落实,归纳总结将整个丧葬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是入棺前,入棺后至出殡前,出殡及下葬,葬后的祭祀,并将其详实的记录下来,以供商榷。

南涧彝族丧葬

一、入棺前准备

1.赶病接气 

在阿开渡小村,家中有老人病危,家人要通知在外的儿女、娘舅至亲前来探望和守候病人。子女们知道老人即将去世,就要事先准备好“接气碗”和“口合”,准备接气和喂口合。在碗里盛一些大米,用青布蒙住碗口扎好,便可当接气碗。旧时口合是用一小块四方形红布包上银、盐、米、茶等物品,裹成拇指大小的红包,并用红线栓捆制作而成,现在大部分人家是用在市场上买到的制作好的银口合。病人在临终前,总会张开嘴大口喘气,此时病人的儿女都要为死者接气,即用接气碗在死者口中接一口气,然后儿女再在接气碗里吹一口气,按儿女年龄大小接一口气吹一口气依次完成,最后把准备好的口合装入死者的口中。接气结束要把接气碗贡在家堂桌上,到第七天把碗里的米煮熟用来叫魂。在阿开渡小村有“夫妻不送终”的说法,所以夫妻之间不参加接气和喂口合。

2. 出煞放炮

当老人断气,家人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砍刀在停放死者的正堂屋门槛上敲打几下后用力甩出,且大声喊“出——煞!”,以此来辟邪驱鬼,也表示把死者的煞气赶出门,以免伤害活人。同时放一封火炮,告示村里人老人已经去世,以求帮忙,捏死一只公鸡(民间称“倒头鸡”)祭献死者。

3.净身换装

老人刚亡,家族中的长者带上三柱香三份钱纸迅速赶到水井边向龙王爷讨水,儿女用取回的水煮柏枝叶为死者洗净全身,以此来驱除人生的污垢、罪孽,让其干干净净地离去,清清白白的开始来生。死者是男的要剃头,是女的要洗头梳理发辫,剪指甲。洗毕,儿女为死者穿上寿衣(男女都是长衣)、寿裤和鞋(布鞋)袜。所穿衣服不能有纽扣,不能穿毛衣等网状的衣物,不能有金属,陶瓷之类的东西。净身换装后把尸体停放在拆来下的正堂屋门上面,男睡左门女睡右门,民间叫“睡财门”。此时,家人要在死者胸口上放一只盛有生米饭和生鸡蛋的碗,这只碗最后用来出棺隔魂。

4.赶死奔丧

老人去世时若主、副丧(男死,舅家为副丧,本家为主丧,女死,本家为副丧,舅家为主丧)有人不在场,要在第一时间将其赶到场。主丧把孝子带到村内各户磕门户头向亲友赶死报丧,请求帮忙。主丧和副丧召集亲友开会,商量好料理后事、开吊和安葬等事宜后,再派几名相帮给外村的亲朋好友赶死报丧。赶死者需手持夹有三份钱纸的三柱香到亲戚家的大门外喊门,磕了头,再说丧事。不论有多远的路,赶死者不能住在亲戚家,必须返回。娘舅家和所有的亲友接到报丧噩耗后,都会停下手头的活前来奔丧。嫁出去的姑娘和出去上门的儿子要给死者牵送一只壮羊,作为送给死者的陪葬礼物,并请上吹鼓手,参加开吊。待所有的儿女和主、副丧等至亲都到来之后,才进行装棺。

5.献肉装棺

当地彝族人的观念中,亡者和活着的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亡者有三魂,第一“幽精魂”是归家之魂,第二“台光魂” 是升天之魂,第三“爽灵魂”是守墓之魂 。因而在丧葬礼仪中包括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死者灵魂的关照。在阿开渡小村,装棺前要准备两串腊肉,一般有几个儿女就穿几块肉,挂在棺材两边祭献给阴差,其意是请阴差们把亡魂顺利地带到阴间地府去。

阿开渡彝族喜用的棺木一般是红面黑身, 正面刻有金黄色的图案。 棺木用两条长凳托着, 放在正屋的中央,棺口朝门,棺尾对墙,以此来表示逝者已故,头朝外,预示着即将出去,也表示他能及时听到上天的召唤。先把棺材清理干净后,在里面铺一层稻草(稗子等杂草要拣掉),在棺尾放置一个土基(寓意死者脚登屋山墙),然后依次把草纸、垫褥、枕头等铺放好。准备好棺木后掌事的男子喊“生魂出,死魂入”,由三到五个亲人把死者抱入棺木的中央,把死者的耳朵、鼻子等用草纸塞严实,给死者盖上被子,脸用一块青色盖脸布盖住,可把死者生前的衣物(没穿过的需用香火烙通)除去纽扣和铁器后塞进棺材内,直到把棺材塞严实固定好为止。最后盖棺时,在“口合”线的尽头绑上一枚铜钱让其悬挂在棺外,棺木里外各放金属,预示着子孙的兴旺发达。

 

二、入棺后出殡前仪式

1. 杀猪升棺

入棺后要在棺木的正前方和棺尾各放一盏灯,这两盏灯至出殡前都不能熄灭。彝族人认为灯灭则亡者在黄泉路上将看不清道路,要遭遇挫折。升棺前丧家把一头准备好的猪牵到亡者前,道师(或毕摩)用一根麻线,将其一端拴于猪耳上,一端系于亡者的左手上,孝子跪拜,用手触其绳,毕摩开始喃喃诵经,这样孝子就可以通过毕摩将猪交给亡人,并将此猪牵出宰杀,猪头祭献给死者,其他猪肉用来作为招待客人的食材。棺前再摆一些糖果糕点和饭菜肉等用来祭奠死者,有专门的司香者来负责完成烧香献饭等事宜。

当死者的娘舅家来人时,死者本族人要出门迎接,而娘舅家人必须从门口就放鞭炮冲进灵堂。娘舅家人在灵前拜祭结束后并开始了升棺仪式。棺木的左边站四个本族人,右边站四个娘家人,如果人数不足时,由他人代替。道师喊“升棺大吉利,ⅹⅹ氏门中文武官员步步高升”,八人同时抬起棺木,在其下方垫些东西(可以是木屑,也可以垫几份钱纸),把棺木的位置升高,升棺仪式结束。

2.发孝守棺

与其他民族一样,阿开渡小村彝族老人去世,儿女都得披麻戴孝。丧家儿女先把孝布跪送给主、副丧,主、副丧戴好自己的孝布再把亡者子女的孝布发给孝男孝女,儿女跪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均戴长孝,孙辈戴短孝(未结婚的在孝布上栓红布)。女儿、儿媳要戴用麻皮缝成的三角形孝盖,孝子要戴一顶用笋叶制作的孝冠(民间称“三梁冠”),腰间拴一根稻草绳,手中要握一根用麻杆制成的“杵丧棍”。所有孝男孝女对来灵柩前拜祭的人们回磕头礼。从死者入棺后到出殡前,其子女亲人必须不分昼夜地守护棺木,保证棺头香不灭,前后两盏长明灯不熄。特别是不能让猫狗鸡等动物闯入灵堂,跳上棺木。

3.法事道场

法事是由道师(或毕摩)来为死者超渡,为生者祈福的过程。做法事的时间按择好的日子进行。在阿开渡小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承凶葬(民间称“偷埋偷葬”)的仪式进行,葬礼一般是三天;另一种是请风水先生根据死者亲属的生辰八字与死者的生辰八字去“合”,按测出来的日期进行,有时择出的日子会长到十几天,那么就要把棺材停在灵堂,等到将要下葬的前几天再做道场。李正英老人的葬礼按“偷埋偷葬”仪式举行,丧礼共三天。第一天,主要的仪式活动为“陈伏”和“开咽喉”。“陈伏”就是念许多的祭文,道师先生喊礼开祭。只有通过开咽喉以后,死者才可以开始吃东西,然后才能摆祭品。其它的活动基本上就是做“招灵开路”、“赞灯解结”等法事。第二天的活动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了。首先是骂鬼,道师先生要把所知道的鬼全部骂到,以免这些鬼影响到死者。其间每进行一种仪式,都要放许多的鞭炮,这也是一种驱鬼的方式。然后如果是女人,就要“开方破狱”,这是一种解罪的方式,因为古代人认为性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很避讳,会亵渎神灵,由于女人生了小孩,涉及到了性,是有罪的,因此要念经超渡。

4.出白祭奠

在出殡前的头一天,要给所有孝子、主副丧发孝布、孝衣、孝鞋,道师先生带领孝子向天地三界告明家里发生的丧事,向诸神灵敬酒敬茶的仪式,民间称“出白”。孝布发过后,要举行家奠和客奠。家奠就是道师先生介绍死者的生平和功绩,孝子感激长辈的恩情不断磕头。其间也要念许多的祭文,大意就是要后人记住死者对他们的恩情之类的话。客奠就是客人来聚在一起吃饭和拜祭死者,在死者灵前磕头,同时关系亲近的还要送祭奠品,诸如被子,毯子之类的挂在灵堂内,女婿等至亲还要写祭文吊祭。

5.钉棺打歌

在出殡前的头一晚,娘舅家要把银钉(固定棺材的楔子)钉好。首先用一根红布条把钉银钉用的斧头栓好,由主丧拿着斧头,其他孝子(主孝)依次拉着红绳子围着棺材顺时针转,转到棺材头前孝子下跪。主丧边钉银钉边边讲吉利“一上银钉一家安康,二上金钉万事如意,三上木钉三元及第,四上水钉四季平安(民间丧事中忌说“发财”,因“财”和“材”同音),五上火钉五福齐昌,六上土钉六六大顺”。银钉钉好后,亡者的女儿女婿要请人打歌到天亮。先由孝男、孝女手持燃香顺时针绕着棺材打歌三转,再围着院子的篝火打歌。接着村民和请好的打歌人员陆续加入到打歌队伍中,一直打到天亮。在打歌过程中,女儿女婿提供酒水饮料。打歌结束吃的羊肉稀饭也必须是女儿女婿负责。

丧事打歌

三、葬礼阶段

1.坟位选择

彝族人讲究入土为安,因此坟位的选择很重要。坟位最好选在山间相对平坦的地方,坟前面略高则最好。不宜选择山坡,具体的位置则会有懂风水的人帮助其家属进行选择。

2.亲点刺血

死者出殡前,由道师先生主持亲点刺血仪式,死者的所有儿子或入赘的女婿必须剃光头,且跪于棺木前,主丧用针在儿子手指上点刺,由亲点官(一般是道师)添墨添血,签神点主,把刺出的血与墨汁混合点在死者的灵牌上,来回三次。孝子喝红色的酒与死者拜别,以此来表达对对死者的尊敬与哀悼。

签点刺血

 3.出殡仪式

死者的本家辈(兄弟叔父辈)与后家(娘舅家的人)各出四人,如人数不足时可由他人代替,分别立于棺木的两边,拉下吊棺铜钱,喻示着从此阴阳两相隔,也喻示着给人留下财富。熄灭两盏长明灯,表示死者已经走过了黄泉路,从此进入了阴间。八人把棺木抬至院子里,棺木的尾部左边要挂一只压棺大公鸡,棺木上面放一盆耨米饭(民间称“压材饭”)。儿媳要把祭献死者的倒头鸡和肉、饭、烧过的香、钱纸、给死者沐浴用的柏枝叶等收拾到篮子里背到坟地里去,民间称背“香火篮”。 一路上有专人在前方放鞭炮、抛钱纸为死者引路。路途中,男女孝子按照大小辈数依次跪在大路中间,棺材从上面一一通过,民间称为死者搭桥。在送葬途中孝子共需要搭桥三次,第一、二次搭桥,孝子往大路的正前方匍跪,第三次往回家的方向匍跪。到了坟场后, 道师先生手执压棺大公鸡在挖好的圹穴上空来回摇动,同时大声喊“生魂出,死魂入”,民间称“扫矿”。放鞭炮后,八人把棺木放入已经挖好的圹穴中,之后调整移动棺木的位置,当一切固定后,送葬的儿女要背跪圹穴,向后朝棺木上扔土,口中喊“留后!留后!”意在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多福多寿。最后开始填土垒坟,葬礼完成。

戴孝环

为死者搭桥


四、葬后的仪式

埋葬好死者后,其子女亲人要把他的所有的东西,包括衣服和日常用品,一律拿到固定的地方烧给他,意在告诉他别挂念家里的一切,他的东西已经全部还给他了。子女要连续在死者坟前烧三天的火, 意在给死者温暖, 让其不恋家, 也让其能早日投胎重新做人。还要为子女要进行叫魂仪式, 以此来避免子女的魂魄跟着死者走。 人死若干天后,魂魄返回故宅,有煞神随之,称“回煞”。煞回时亲人在其灵位前放一些亡者生前喜欢的东西,如果当天夜里听到一些非人为的声响时,人们以为是魂魄回来了。从此以后,除了过年过节要拜祭,清明要上坟外,人鬼殊途,阴阳两隔,丧礼结束。

文图:施增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