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歌舞乐展演歌舞乐展演

愿民间艺术像生命一样延续

发布时间:2013-12-06来源:周杨蕾

    采访前,有关她的情况掌握的很少,只知道她是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楚雄州代表队的一名女歌手,一名带着幼儿从楚雄到临沧参加展演的农民女歌手。一早起床后,我没有做什么采访准备。我想,有两个基本条件会为我的工作带来便捷而且采访顺利,一是我们同为女性,二是我们都为人之母。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去到代表队住宿的宾馆,敲开了她的房门,她满含歉意的让我到宾馆大堂等她一下。大约5、6分钟后,她从房间出来接受我的采访,我一抬头,“嚯”!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那一刻她带给我的视角冲击力。以玫红色、黄色、黑色为基调、全手工制作的彝族女子盛装将这个大眼睛、深眼窝具有典型彝族特点并化着淡妆的她装扮得妩媚动人。
    我就这样认识了杞章芬,这个楚雄州大姚县桂花村的农民女歌手。为了消除她拘谨的情绪,我和她天南地北聊了起来,渐渐地她向我敞开了心扉。

 带着一老一小来展演

    小杞的儿子叫五星,是年轻时当过兵的老爹因为抹不掉的军人情怀给取的名。五星只有1岁零4个月,长得乖巧懂事,一双黑亮的大眼睛镶嵌在红扑扑的小脸蛋上煞是可爱。在等妈妈换衣服的间隙,踉踉跄跄地由外婆牵着在宾馆的小院里玩耍,嘴里咿咿呀呀,说着只有外婆才能听懂的语言。原以为孩子放在家里没人带,小杞走到哪里只能自己带着,现在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但是我的内心仍有新的疑惑:孩子既然有外婆带,为什么小杞一定要将孩子带在身边,是舍不得和孩子分开的几天时间?可是,这一老一小跟着出门多不方便啊,路途遥远坐车辛苦不说,光是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就得带一大包,加之这12月寒冷的天气,要是不小心孩子感冒生病了,那不麻烦事大了吗?!


    小杞给出了答案,解开了我的疑惑:小五星在1岁时发现患了耳前瘘管炎,到现在已经做了3次手术了,虽说手术不大,但是对于1岁的幼儿又是在不实施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小五星的哭声一次又一次像一把利刃,撕开了做母亲的心裂开了做父亲的肺!第3次手术后,病情虽得到了控制,但是小五星的身体一直很虚弱,抵抗力很差,到现在1岁零4个月还没有断奶,所以,只能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辛苦了儿子更辛苦了妈。讲到儿子,小杞哭了,抑制不住的泪水像两股溪流顺着脸颊落下……

                歌声结缘,筑艺术之家

    讲到爱人,小杞一脸幸福温馨。她的丈夫是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创作室的专业作曲,2004年认识的。当时小杞所在的楚雄州礼仪团聘请这位后来小杞叫了很多年的“李老师”指导春节歌舞晚会,在礼仪团的排练场上认识了。就这样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于2011年结婚,2012年生下了爱情结晶——五星。小杞说,恋爱的那几年,在“李老师”的帮助下,也是她成绩最好的几年:2006年她获得云南省首届酒歌大赛金奖;2008年参加楚雄州“太阳女”组合获荷花奖;2009年夺得全国乡村歌手大赛银奖,并连续几年在楚雄州民歌赛、酒歌赛中获奖。2012年被大姚县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成绩多少弥补了14岁被特招为云南艺术学院学生,但因家庭困难被迫放弃就学的遗憾。近年来,她和丈夫合作创作了很多歌曲,这次展演她演唱的这首彝族赤梅葛调《玛莫若》就是他们共同收集整理,由她丈夫编曲的。我请她清唱几句,要将歌声录下来,她欣然答应了。她略微整理了一下情绪,用右手轻打着节拍,用彝语唱了起来:
    山上的雀米吃不够, 
    山上的松球玩不够;
    彝家的山哦高又高,
    村村寨寨琴声响;
    赶着羊群上山去,
    树花石花遍地开。
    小杞的歌声清甜、甘醇,感情真挚、饱满,听来很有味道。

                     愿民间艺术像生命一样延续

    我和小杞谈得很投机,谈工作、谈家庭、谈人生经历,而话题最多的还是对此届展演的感受和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传承的一些想法。她说,她从小在楚雄州大姚县桂花村长大,在那时候,家乡的彝歌彝调像三月漫山遍野的桃花飞舞在山林、田垄,飞舞在夕阳余晖袅袅升起的炊烟中,而如今,桂花村里很难听到原汁原味的彝歌彝调,取而带之的是那些头发染成红色或黄色的年轻人,从你身边一溜烟飞过的摩托车上高声播放的、音乐制作的很粗糙的流行歌曲。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也不喜欢传统艺术,看着让人干着急。希望那些祖辈留下的民间艺术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要是失传了,真觉得很可惜。歌舞乐展演的举办就是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手段和方式。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展演,希望今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将我们本民族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采访结束,我邀请她们母子合个影,我调侃地对她说,小五星是这一届展演最年轻的队员,她笑着回答我说,等他长大了也让他参加展演。
    “愿民间艺术像生命一样延续”,这是杞章芬的心声,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心声。

文章、图片:周杨蕾(临沧市文体局艺术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