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非遗“五进”非遗“五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花灯进校园

发布时间:2008-11-27来源:杨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花灯起源较早,盛于清末民初,普及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弥渡花灯歌舞总体分为“太平花灯”和“元宵花灯”两种,具有自娱性、娱他性、祈神求福性等共同特性。其表现形式有“团场灯”、“门户灯”和“过街灯”。弥渡县村村有灯班,规模不受限制,灯班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各村灯班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领”。表演时不分男女老幼,浓妆艳抹,手持各种道具。弥渡花灯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在街头和场院演出,均无布景,不分场次;演员表演自如,边走边唱边崴,没有固定程式,表演比较随意,生活气息浓厚。花灯内容有排灯开道、龙狮表演,凤引麒麟、旱船、白鹤、蚌壳、钱鞭、高跷、云高台,大唱、小唱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和省、州以及部队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弥渡采风收集花灯音乐,并见诸于国家和省级音乐刊物。之后省花灯剧团、省群众艺术馆及弥渡县花灯剧团、县文化馆先后出版的《云南花灯选曲100首》和《云南花灯**弥渡部份》,系统地收录了弥渡花灯曲调,并在黄虹、杨放、袁留安、尹钊等云南老一辈花灯艺术家的传唱影响下,弥渡花灯名曲《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等蜚声海内外,《双采花》、《梳妆调》、《一压三》等花灯曲调在省内外传唱引用。独树一帜的花灯艺术使弥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称号。

 今年6月,国务院将弥渡花灯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为保护传承好弥渡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借助《小河淌水》等品牌,建设花灯文化名县的文化发展目标,县人民政府专题召开了花灯民歌进校园座谈会,广泛听取全县文化、教育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决定从今年9月起,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弥渡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成立弥渡花灯民歌进校园工作领导组和乡土教材编审组, 8月完成了弥渡花灯民歌进校园乡土音乐教材4.38万册的印刷,其中一至三年级1.55万册,四至六年级1.61万册,七至九年级1.22万册,收录弥渡花灯民歌曲调93首,共投入资金17.28万元。教材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师生为对象,根据各个年龄段的音域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采取音乐曲调、艺人简介、随曲插图、花灯音乐知识、花灯舞蹈、灯彩扎裱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办法,让学生了解弥渡花灯民歌艺术,接受花灯民歌音乐艺术的 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弥渡花灯民歌艺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举办培训班时,来自全县中小学的114名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县花灯剧团、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弥 渡花灯民歌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到演唱技巧、花灯舞蹈基本动作等方面作了讲授和示范。全县101所中小学40759名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花灯音乐课,每天上午课间操改做花灯健身操。

图为:启动仪式 400名学生齐跳花灯

 

图为:文艺教师代操

 

图为:校园花灯课间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