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昌宁县湾甸乡文化工作亮点频现

发布时间:2011-07-08来源:马

    近年来,昌宁县湾甸乡以小湾水电站昌宁移民安置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依托湾甸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强抓基础设施及民族特色文化建设,不断繁荣民族民间文化,取得了卓越成效,彰显了特色。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民族乡”、“云南省体育特色乡”等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昌宁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组织一等奖、2008•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展销组织二等奖。在2009年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期间,本着“有亮点、展特色”的原则,积极参加展销活动,荣获二等奖。


    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把它作为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在乡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成了上甸、小街子、下甸、大城、芒回五村活动场所和小街子村平田文化活动场所及华彩文化室等一大批农村文化设施。
    大型文化标志性工程——祥和广场,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综合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农文网培学校、泼水广场、打歌场、篮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水车、佛塔、绿化广场,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达420万元,是全省乡镇中最大的文化活动场地,这些设施为湾甸树立了良好的傣族文化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健康、文明、高雅的文化活动场所,也为湾甸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文化站的人员编制、活动经费也得到切实的解决,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了2名的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并向社会聘请了1名民间舞蹈老师,向群众传授各种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制定了较完善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的全乡性群众活动。2011年3月,湾甸乡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定为二级文化站。


    文化工作成绩突出


    利用“激情湾甸•和谐傣乡”泼水狂欢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民族团,经济繁荣。按照“抓活动、促繁荣”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发展群众文化的新路子,坚持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自发组织,开展“激情湾甸•和谐傣乡”泼水节暨民族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民族团结。每个行政村均组建了艺术团体,在每年的“春节”、“泼水节”及其他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开展丰富多采的系列文化活动。如嘎光、打陀螺。特别是祥和广场建成后,各种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得到了常规性的开展,如打歌、荡秋千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群众的情操。2008年4月,小湾水电站昌宁第一批移民的进驻,更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积极参加市、县文艺汇演,并取得较好成绩。在2006年浪潮杯民间文艺大赛中,歌舞《竹林欢歌》荣获创作三等奖。2007年,民间歌舞《串姑娘》荣获昌宁县第二届民族民间文艺大赛二等奖。在2008年昌宁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中,傣族舞蹈《象脚鼓》荣获二等奖,原生态舞《傣寨行歌》荣获三等奖。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以“总量调控、结构管理、布局均衡、突出效益”为原则,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注意做到净化与繁荣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日常管理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形式多样、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要求,协助县文体局对该乡范围内文化市场进行日常监管。重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红桥网吧的日常监管。结合安监、消防、学校等部门和单位,对娱乐场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集中整治安全问题和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加强辖区内娱乐服务业的管理,对辖区内夜来香、水晶玉等8家歌舞厅、音乐茶室进行登记造册,实施跟踪管理。同时,对新申报的文化服务行业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申报一家,合格一家,健康运转一家。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


    2006年,保山市傣族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湾甸召开,标志着湾甸乡傣文化研究的新的开端。乡党委、政府积极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立足管理、努力开创文保工作新局面。始终把文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积极配合县文产办对辖区内的10座佛寺、1座清真寺以及大城村鸡肠水新石器遗址等文物的野外普查工作,完善了档案、图像及音像等的痕迹管理。加强了大石城(又叫老缅城)、马棒山等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逐步开发湾甸亚热带风光民俗旅游景点,初步建成了马棒山傣族旅游景点、荷花池避暑休闲山庄。
    尊重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加快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建盖了9座佛寺,1座清真寺,全乡有5名专职宗教人员。积极组队参加县级举办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开展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的创建活动。作为“嘎光”之乡,被列入了保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文孤本、神话传说不断被挖掘、翻译,继《金孔雀》、《宝扇》等问世后,创世史书《蜘蛛王》又被发现,这些作品的相继涌现,进一步促进了傣乡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文章:马  宏(昌宁县文化体育局)
           银春兰(昌宁县湾甸文化站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