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播 | 赵丕鼎

发布时间:2020-09-25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国之瑰宝。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历尽沧桑仍熠熠生辉。由于传承人的核心性与不可取代性,加之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遗项目仍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危险。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与教学能力,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源。

        根据原文化部2015年4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文非遗函〔2015〕318号)要求及原云南省文化厅工作安排,2015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启动了云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该记录工作通过数字影像手段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把传承人的毕生绝学记录下来,留在当下,留给未来。通过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播活动,希望籍此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记录成果展播(十七)白族绕三灵 | 赵丕鼎

白族绕三灵

        大理白族民间重要传统习俗活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地区的白族村寨。白族绕三灵起源于南诏宗教祭祀仪式,较为普遍的传说是大理七十一村村民代表“本主”朝拜神都的“中央本主”,祈求丰年而举行的一种仪式,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节期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现已逐渐演变为祭祀本主与娱乐郊游活动相结合的民间盛会。


        绕三灵白语称为“观上览”,意为“逛山林”。“绕”,意为“载歌载舞行进”;“三灵”是指洱海西岸三个神灵象征。活动期间,在一对经过装扮的歌手带领下,洱海四周白族村寨的男女老幼边唱边舞,开始绕三灵活动。队伍从大理崇圣寺(称为“佛都”)出发,沿苍山麓“绕”到喜洲庆洞村的圣源寺(称为“神都”,即段宗榜本主庙),白天在圣源寺进行祈年等活动,夜晚在圣源寺附近的田野、树林中歌舞狂欢。第二天从庆洞出发,到达洱海边河矣城村的金圭寺(称为“仙都”,即段赤诚的洱河神祠),祭“洱河灵帝”,夜晚依然歌舞达旦,以歌舞娱神、娱人。第三天沿洱海西畔往南回走,回到大理崇圣寺附近的马久邑村,祈求本主庇佑。期间,成千上万人参加,男女老少同歌共舞,表演白族调、大本曲、祭祀调、三弦、唢呐、金钱鼓、霸王鞭等民间艺术。
绕三灵巡祭空间广阔,参与者态度虔诚,文化活动的内容日趋丰富多彩,体现出白族在文化上的包容吸纳能力,对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在白族传统文化中有标志意义。

传承人介绍


海报设计:杨建荣

        赵丕鼎,1942年生,男,白族,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作邑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绕三灵代表性传承人。
        赵丕鼎生长于白族民间大本曲表演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熟谙大本曲“三腔”“九板”“十八调”,22岁正式登台表演,集众家之长,一人多角、变换声腔,将南腔、北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不同唱本及角色表演,深得群众喜爱。白族大本曲演唱艺术是白族绕三灵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赵丕鼎一专多能,对绕三灵民俗活动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有深入了解,熟练掌握绕三灵民俗活动的各种祭祀、礼仪、表演。他收集整理传统本子曲80余本,改编创作本子曲近百个,出版专辑,培养徒弟40多人,为传承传播白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文图&视频: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