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播 | 王利

发布时间:2020-06-26来源: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国之瑰宝。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历尽沧桑仍熠熠生辉。由于传承人的核心性与不可取代性,加之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遗项目仍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危险。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与教学能力,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源。

        根据原文化部2015年4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文非遗函〔2015〕318号)要求及原云南省文化厅工作安排,2015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启动了云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该记录工作通过数字影像手段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把传承人的毕生绝学记录下来,留在当下,留给未来。通过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播活动,希望籍此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记录成果展播(四)傈僳族民歌 | 王利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民间歌曲,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广泛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居住地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傈僳族民歌是经代代相传后不断完善形成的古老歌种,以口传为主要传承和传播方式,是傈僳族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傈僳族民歌经过历代歌手的创造,长期以来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歌唱曲调,包含了傈僳族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所有内容。从音乐形态特征来看,旋律古朴简约,节奏趋于口语吟诵律动,结构短小精悍,音色质朴粗犷,并使用摹仿动物鸣叫声的润腔方法(如大量运用摹拟山羊叫声的喉颤音)。傈僳族民歌中的木刮、摆时和优叶是傈僳族最重要、流传最广的民歌歌种。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摆时在平时及节日集会、庆祝丰收、男婚女嫁等喜庆的场合歌唱,歌唱内容分为“朵我”、“辖我”两类。“朵我”主要歌唱传统叙事长诗,“辖我”则根据对歌对象即兴编唱,一年一度的泸水县“澡塘赛歌会”是摆时对唱的隆重盛会。优叶按歌唱内容及形式分为两类:一类由是追述以往的悲伤、苦难,曲调低沉、速度徐缓、旋律平稳;另一类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第一类优叶现已较少传唱,第二类优叶至今仍广为流传。

传承人介绍

海报设计:杨建荣

        王利,1935年生,男,傈僳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古登乡干本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王利自幼酷爱民歌演唱,先后拜村中德高望重的益邓、郁丽仙二位老艺人为师,学习傈僳民歌和“期奔”弹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无论是以情歌小调为主的“优叶”,还是以吟唱古歌和叙事长诗为主的“木刮”,或是以自由演唱为主的对歌“摆时”他都能演唱自如,他弹奏僳僳族乐器“期奔”的功底深厚,技艺高超,在当地傈僳族中影响甚广。他多次参加州、县、乡及民间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还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王秀和等6位徒弟,将他们培养成为当地艺术团队的骨干。
文图: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王 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