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李艳飞:一件礼物两次辞职引出的陶艺人生

发布时间:2017-08-21
        她曾是一名计算机系的学生,为送同学礼物产生了制陶兴趣;毕业后,在家乡云南建水过着循环安逸的职场生活。而她却不甘稳定,辞职贷款10万元开起了紫陶窑,就此转型为制作紫陶器具的手艺人。她只用1年的时间就还清了贷款,如今,8年过去了,她成了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出独属这一方水土的日用陶器,梦想着给我们带来质朴优雅的生活方式。她就是建水紫陶匠人——李艳飞。

        2017年7月,她来到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浙江师范大学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班交流学习,继续她的制陶之梦。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故事。

(图1:李艳飞于自家店内雕刻紫陶)
        2002年3月的一天,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红河学院)计算机软件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李艳飞正绞尽脑汁地想着送同学什么生日礼物,她思来想去决定去学校附近的陶吧亲手做一个杯子送给同学。初次接触陶泥的她哪里知道拉坯的艰难,一个下午根本完成不了。后来她捏了个简易的小花瓶,还没烧就拿去送给了同学。同学很喜欢,说她很有做陶天赋。李艳飞做陶的兴趣也就此产生。

        李艳飞清晰地记得当时陶吧8块钱1小时,但自家经济情况不是太好。为了能去陶吧做陶,她就在学校勤工俭学。不仅如此,大二(2002年)暑假期间,她还去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观摩学习。陶厂员工很忙,她在旁边蹲着看他们拉,但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哪里该用力。日积月累,她靠着在暑假去陶厂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周末去陶吧不厌其烦地尝试,大致学会了拉坯和雕刻。

(图2:作品《荷之灵》,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04年专科毕业后,李艳飞在红河州弥勒职中教计算机,教了半年,她觉得不适合自己,就辞职了。接着,她通过了高速公路管理开发公司的面试,成了一名收费站站长。站长的生活倒也过得轻松自在,每天就是调解纠纷。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李艳飞就利用闲暇时间于2005-2007年在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函授学习法学专业。偶尔也去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观摩,直到2007年陶厂倒闭,她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制陶的偏爱。
        正如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李艳飞的学艺之路并不顺利。她去老师傅们家里请教制陶方法和技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家一户诚心诚意地拜访,李艳飞终于找到了陶厂的末代厂长谷兴有师傅。“做一把壶有72道工序,谷师傅熟悉整个流程,也乐意教导我。可以说没有谷师傅就没有今天的我。”李艳飞真切地说道。
        谷师傅的好友老火,也是李艳飞的贵人,拉坯的手势是老火教的。老火的手白净修长、骨节分明,而李艳飞的手粗糙开裂、满是血泡。老火见状,就解释道:“泥巴欺生,你如果不会用它,它肯定把你的手搞烂。你不能老是往坯上送水,要沿着手背慢慢淋下去,这样在坯上才均匀,坯体也不容易变形。”当然,老火有时也打趣道:“你那个手就是干粗活的手,干不了细活,再学也学不会。”

        谷师傅的慷慨相教与老火师傅的因材施教,让李艳飞对制陶有了新的认识。

(图3:作品《水烟壶》,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因为喜欢制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李艳飞想全身心投入到陶艺上,于是在2009年,她辞职了。为此,家人极力反对,她母亲甚至好几个礼拜都没跟她说话,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她贷款了10万块钱,在县城租了个80平米的作坊,里面就一个拉坯盘和一个大概能放26把小壶的窑。她面朝陶泥、背朝墙的日常生活就此真正开始。凌晨三点,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梦乡,而李艳飞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早上7点半,又照常去工作。如此日子,循环往复。“一窑穷,一窑富,窑窑惊魂。”她做了半个月的壶,第一次入窑,全裂了。第二窑还是全裂的。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听得人心如刀割,它是心碎的声音。“在制陶行业中,烧窑技巧通常是秘而不宣的,只能一次次自己摸索。”李艳飞回忆起那段与陶相依为命的艰辛岁月,不由得感慨万千。
        第三窑她通过书籍和网络来了解紫陶泥中所含的成分,根据元素活动周期表来判断烧窑的温度和时间。“照着那个来烧,烧出的生了,回炉再烧。温度再调高一点,老了,长水泡了,又全废了。”李艳飞如是说。

        经过3个多月的摸索实践,李艳飞终于掌握了制陶工艺中关键性的烧窑技艺,此后创作水平和制作技艺都全面提升、日趋成熟。 一年后,她就把贷款给还清了。李艳飞笑着说:“烧到好看的作品,我就像个‘样马狗'(建水方言,向人炫耀,让人羡慕的意思)。妈妈看到我的作品后,终于理解我了,开始为我感到自豪。”

(图4:作品《生长》,2016年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铜奖)
        百姓日用即为道,离开生活便无所谓艺术。作为民间工艺的实践者,李艳飞在生活中获取灵感,赋予每件作品或有趣或巧妙的灵魂。作品《荷之灵》中香炉造型是她想象:清晨,撑着小船摆渡荷塘,拨开团团的荷叶,偶遇一捧莲蓬。作品《水烟壶》小巧便携,是为像她公公那种随身扛着又大又重的水烟筒的人而量身打造的。作品《生长》中奇特的茶壶造型是她去屏边大围山游玩时,对那里盘根错节的枯树冒新芽有感而作。

        谈起这些年制陶的感受,李艳飞说:“一粒芝麻,看到的人很少;一个西瓜,看到的人就多了。如果建水紫陶多与同行交流、跨界合作,或许全世界的人都来关注了。”

(图5:李艳飞与儿子一起拉坯)
        从最初的紫陶爱好者,到如今的紫陶匠人;从最初80平米的作坊,到如今前店后厂的小微企业;从最初每每整窑废品,到如今屡屡荣获大奖,李艳飞的人生就如毛毛虫一般,黯淡的岁月再难熬,只要坚持不懈,也总可以等到蝶变的时刻。那时,所有的历程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足够用生命去回味。

        李艳飞为2017年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浙江师范大学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班学员。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浙江省文化厅与云南省文化厅实施指导,由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具体承办。此次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班主要由50名云南建水籍学员和1名浙江金华籍学员组成,课程主要围绕非遗公约与非遗法、陶器与民俗、中国陶瓷简史、绘画基础、工艺设计与包装、产品营销等与紫陶烧制密切相关的内容开展,培训还包括观摩与考察、大师沙龙等环节,旨在全方位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艺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以及产品设计水平与营销技能。

来源:转载自公众号浙师文传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