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2017年云南省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影像记录骨干培训”影像记录辑语(二)

发布时间:2017-08-06来源:

培 训 随 笔

元江县文化馆 倪银权

        我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已经有十多年,参加过多次培训,但主要是短期的理论知识培训班。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安排科学系统,很有意义。

        在省非遗中心QQ群看到通知文件后,我一直很期待能参加此次培训。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已经认识到影像记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而自己的影像记录知识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主动联系了市非遗中心的老师,争取到了全市仅有的三个名额之一,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配置了培训班要求的设备,并为此放弃了带队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的机会,心怀梦想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感触很多。

        本次培训将我带入了以往从未认知的领域。原以为这是一次使用摄像机和剪辑软件的培训,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人类学的方法论,影视人类学的记录视角,观察式电影的拍摄方法和技巧等新颖的理论和方法让我重新认识了非遗保护工作。特别是覃延佳老师用田野调查方法认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课程,让我想到那些相识多年的传承人,其实我并没有真正从对待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去关心和认识他们,这对我原来所惯用的工作方式和思维逻辑是一次彻底的冲击。

        说时容易做时难,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田野影像记录实践中拍摄者与拍摄对像的关系。第一天老师带我们熟悉了拍摄对象的基本情况,并确定了我的拍摄内容是建水汽锅的制作过程及文化背景。到达拍摄地点后,与拍摄对象进行初步沟通就很快拍了很多自以为了解的工艺流程和大量的各种素材镜头。晚上经过老师的点评和指导才知道我们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拍到,仔细思考才发现是因为没有与拍摄对像进行足够的沟通,没有建立信任关系,也没有很好的运用老师所教的参与观察法。第二天,通过与拍摄对像的深入沟通,我们进行了很有诚意的交流,与拍摄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并通过守候观察了解到很多细节,最后使我们的拍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我相信经过培训和以后长期的工作磨砺,各地同仁的工作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对我来说本次培训也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提炼,真的非常感谢省文化厅的精心组织和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倾囊相授。

云南省非遗中心 丁晓冰

        非遗项目申报、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保护方案制定、非遗档案与数字化建设,无不依赖于深入、扎实的田野调查。当前开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更是要求非遗保护工作者通过田野调查,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采集非遗资源。

        在田野访谈中,我们需要同时完成文字资料、音频、视频的采集。不仅要看被访谈者是不是讲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还要考虑,他的讲述以影像方式呈现的时候,是不是有比较好的效果。非遗项目的文本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建构,而非遗影像更多的是一种呈现。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田野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对我们所调查的非遗项目进行描述和阐释,同时也需要通过影像记录手段,记录下此时此刻非遗项目的存续状况、记录下传承人的经历、认识、情感状态。我们既要关注非遗项目的核心价值,也要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它不是被逻辑思维抽离出来的一个个表格或者模块,而是存在于参与其中的社区、群体和个人身上,是立体而多面的,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在田野调查时,只会思考怎么去“写文化”、“写非遗”,而在这次培训之后,怎么去“拍文化”、“拍非遗”也成了我会去思考的内容。通过在田野调查中亲自操作机器、亲自练习剪辑,我才体会到影像思维和剪辑意识对于采集非遗资源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意识到“写”与“拍”、文字描述与影像呈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在非遗的田野工作中,我们需要做什么,才不会有所遗漏,才能不留遗憾。

云南省非遗中心 高焰

        我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时间不长,在以往的认知中,一部非遗申报片的录制都是由拍摄专业人员来完成。摄影、录音、剪辑,所有的过程都由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专业的设备和软件来进行,这对从事文字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拿起陌生的摄像机,透过镜头去完成对一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记录。郝跃俊导演在上课时说:拍摄和写作其实是一个道理,文章是作者用文字来表达,而拍摄则是用镜头来记录描述,所不同的是影像记录有自己的镜头语言、逻辑和语法。非遗影像记录的镜头语言亦如文学语言,需要构思和揣摩,最终用构图、景别和视角来全面真实记录,使非遗记录片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

        这次培训被很多同仁称为“吃大餐”,无论是有影像实践基础的同仁还是像我一样没有使用过摄像机的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已经逐渐接受和改变某些固有观念。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对民族志电影、直接式、观察式、超越式观察电影以及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和各自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结合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纪录片,都应该结合非遗本身和受众来选择,每一种类型都各有优势。如果作为数据资料档案,观察式更恰当;若是用于宣传推广,电视纪录片更受大众欢迎;在学术研究中,或许直接式和超越式观察更能表达自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多元的,或许我们不拘泥于形式,关注于如何更好地呈现非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才是最重要的。

禄劝县文化馆 张大平

        经过几天的走访和记录工作,我对非遗田野调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结合多天的实践我对田野调查有几点体会:

        首先,做好田野调查是进行影像记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田野调查对拍摄对象有了充分准确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取拍摄内容。在对“建水汽锅鸡烹制技艺”传承人进行拍摄之前,我们第五小组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一是到建水县文化馆查阅汽锅鸡相关资料,包括县志、非遗档案以及传承影像等,并与县文化馆负责非遗工作的老师交谈熟悉传承人情况。二是调查传承人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等方式对传承人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三是征得传承人同意并进入他的生活,每天与传承人一起晨练、出行、晚归,熟悉传承人的生活情况,通过朝夕相处与传承人建立感情,为接下来的拍摄工作建立一种和谐互信的关系。通过以上前期田野调查工作,为下一步拍摄工作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其次,把握好田野调查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田野调查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性工作,艰辛复杂,需要精心做好前期预测和日程协调,拟定好调查方案。调查计划及方案要根据拍摄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而定。主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关键,主题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成果的价值。在对汽锅鸡传承人作调查时,我们围绕传承人可以有很多拍摄内容和传承故事,如果一一拍摄就会显得零散,这就需要从众多的拍摄选题中确定一个主题,并且这个主题要能很好地展现和突出传承人的技艺及传承状况。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以传承人学习汽锅鸡技艺的经历及传承为主题,开展田野调查。二是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两个方面,我们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了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韩紫章,把调查地点选在传承人曾经工作过的临安饭店和传承人在家里制作汽锅鸡的现场。三是拟定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步骤、实施措施等内容,表述要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最后是脚踏实地做好田野调查。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应做好如下两点:一是虚心学习的态度。抛开自己事先对某些问题的成见、看法甚至身份,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求教的学生,不能先入为主,应默默观察、认真聆听、仔细思考,详细记录每一个信息。二是注意访谈方法与技巧。常见的访谈类型有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访谈。两种访谈方式各有优缺点,调查时应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在对汽锅鸡技艺传承人的访谈中,我们采用了开放式访谈,不规定具体问题,与传承人就相关问题进行自由灵活地交谈,捕捉需要的信息。另外,调查过程中还要讲究调查技巧,如提出问题的技巧,沟通感情的技巧,启发诱导的技巧,发现问题的技巧等。

        我认为,此次培训所学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非遗影像记录方法实践性极强,可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有效运用,打开新局面,促进地方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