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云南多项精彩活动迎接“文化遗产日”

发布时间:2014-06-16来源:系统管理员

      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的主题,云南以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7大系列活动,向广大市民展示了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诠释了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理念,向社会发出“非遗传承,人人参与;弘扬传统,你我同行”的号召。

      从6月14日起,云南省文化厅、昆明市多部门精心组织,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莲花禅院、云南美术馆、昆明市文化馆展览厅、春城剧院、官渡古镇等多地,分别举办了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和传统地方戏曲展演、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作品展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昆明滇剧艺术周、文物评估鉴定咨询、法律咨询宣传服务等7大活动,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邃内涵。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接受记者采访(阮坤瑾摄)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与专家们握手(阮坤瑾摄)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主持演出活动 (阮坤瑾摄)

      在翠湖公园莲花禅院,24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部分传承人,现场展示了金属锻制、雕刻塑作、织锦刺绣、陶瓷烧制、剪刻竹编、传统医药和制茶技艺,平常只能见到成品的很多云南特色产品:精巧的银铜锡器、傣族织锦、象脚鼓、永昌围棋子、建水紫陶、皮影、中药拨云锭、普洱茶、滇红茶……在传承人熟练的操作下,完美呈现于大众眼前,引来围观者阵阵惊叹。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心月同学,随妈妈一同来参观,一边看一边惊讶地问:“我们家里挂的傣族织锦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啊?!你给我的保山永子,竟然是用南红玛瑙、翡翠、琥珀做成的?!”最后感叹地说:“这些传承人的手真灵巧,云南的宝贝真多。”

     云南著名中药拨云锭是成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产结合,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的一个范例。拨云锭取材于云南地道中药材,配方精巧,制作工艺独特考究,疗效显著,是国内和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传统药物制剂,沉淀着深厚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底蕴。迄今为止,仍是目前唯一的中药眼科锭剂制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老拨云堂第10代继承人、老拨云堂终身名誉董事长沈永钢对记者说,他家从清代祖传下来的传统医药拨云锭,至今已经传到11代他的儿子沈耀手里,家里的制药作坊现在仍保留完好,拨云锭的秘传配方和秘制工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历经300年历史演变,不但要保护传承好,还要让它发扬光大。

      这边正看得津津有味,那边已是笑声阵阵,民族民间歌舞乐表演开始了,树叶独奏、花灯演唱、小闷笛演奏等10个节目涵盖了云南多个民族民间歌舞艺术,老头老太看得乐个不停。

      市民老梁无暇顾及院里的热闹,他抱着花瓶从几百里外的昭通市专程赶到昆明,就是想知道自己收藏了多年的宝贝是真是假,有没有价值?禅院的二楼,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的几位资深专家正在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讲解文物知识。不一会儿,老梁的脸上已经笑开了花,专家告诉他,花瓶是清代豇豆红观音尊,价值几万元人民币。而另一位市民则一脸沮丧,他的三件瓷器经专家鉴定都是假的。一个上午,专家就为市民们鉴定了书画、瓷器、钱币、怀表等30余件物品。

 

拉祜族竹编技艺(阮坤瑾摄)

 


 象脚鼓制作技艺(阮坤瑾摄)

 


配合默契的传承人(马秀娟摄)

 


传承人互相借鉴学习 (马秀娟摄)

 


吸引了电视台,也吸引了老外(马秀娟摄)


传承从娃娃开始(马秀娟摄)

 


文物鉴定(阮坤瑾摄)


     “文化遗产日”期间,昆明滇剧艺术团正式成立,这个以昆明市滇剧传承基地“官渡古镇•古渡梨园”、呈贡区斗南戏剧爱好者协会、官渡区牛街庄滇剧博物馆、牛街庄滇剧演出团、宜良县美英滇剧队为主体的社会民间团体,将以“传承滇剧,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承担起研究整理滇剧资料、复排滇剧经典剧目、培养滇剧人才、进行惠民演出、开展艺术交流等任务。6月13日至17日,该团在春城剧院、官渡古镇和昆明市翠湖公园莲花禅院,开展“滇剧艺术周”活动,进行滇剧名家名段表演,折子戏、青少年滇剧汇报演出,滇剧票友大奖赛,展示云南滇剧的独特魅力。


 


云南省滇剧院演出滇剧《桂英打雁》(阮坤瑾摄)

 


演出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马秀娟摄)


      云南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26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夺目光彩。九十年代初期,云南省就开始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立法工作和保护实践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云南省设立“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做法,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2000年5月,云南省人大制定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13年6月,又颁布实施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从法规、制度层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四级名录的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0项(105个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9项(391个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824人。有迪庆、大理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傣族剪纸”、“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云南采取组织、承办、参与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方式,扩大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组织项目和传承人,赴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泰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展示、展演活动,并多次在澳门、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珠海、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在省内分别举办了“中国福保乡村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国(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记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文化遗产日专题展览、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大型活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的深入开展,保护遗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文章:王  涓(云南省文化厅办公室)

图片:阮坤瑾 马秀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