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保护名录 » 省级省级

巍山县彝族打歌之乡

发布时间:2007-09-30来源:admin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打歌是流行于腊罗、迷撒和格尼3个彝族支系中的歌舞形式,融歌、舞、乐、美术(服饰)、民间文学(唱词)为一体,广泛分布于该县各彝族乡村。近2万个家庭、10多万彝族群众人人会打歌,400多个自然村都有打歌场,有的一个村就有几个打歌队。
    巍山彝族打歌又叫“踏歌”,历史悠久,有各种历史传说,与彝族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蒙化志稿》有关于踏歌的记载,巍山巍宝山文昌宫内清乾隆年间的《松下打歌图》再现了古老的巍山彝族打歌场面。打歌要唱山歌,有喜事调、节日调、忧事调、庙会调等,分别有四句式、六句式、八句式、十句式、十二句式和少量奇数式,其中又有五言、六言、七言和长短句等形式,多用比兴手法,语言朴实生动,比喻形象贴切。
    “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山歌就飞”,彝族打歌不分昼夜,晚上打歌还要在打歌场中心燃起篝火,人群围成一圈或数圈,圈内吹芦笙者为“歌头”,数人吹笛子,一二人舞刀,有的地区还弹三弦。打歌风格各地不同,马鞍山地区打歌风格热烈粗犷奔放,以舞为主,十六步平摆、三翻三转、勾脚等动作别有特色;五印地区打歌风格抒情优美,歌舞俱佳;东山打歌男女动作对比强烈,双刀对舞雄健威武,对唱内容是传统长诗《阿库遮》(打歌调);青华乡的南山弦子歌别具一格,均用汉语演唱彝族山歌;巍宝山和庙街乡则融合了马鞍山和五印的特点,又不失自己的独特风格。打歌的乐器主要有芦笙和笛子,有的地方还有三弦和月琴作为陪衬乐器,各地乐器制式也不尽相同。打歌时还舞春秋刀、棍棒等。彝族打歌所穿戴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别致,刺绣精美,各地服饰各有特色。
    巍山彝族打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其后便在国内外广泛表演,以传统打歌形式创作的文艺节目多次获奖,相关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资料品种丰富,民间打歌热潮与日俱增,全县4镇7乡有近百支打歌队伍活跃在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云南省影响较大的一种民族歌舞形式。彝族打歌目前已经列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将作为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一个支柱品牌加以保护。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