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欢迎访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保护名录 » 国家级国家级

白族扎染技艺

发布时间:2007-09-28来源:admin

      白族扎染工艺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大理市周城镇、喜洲镇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工艺,其中尤以周城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是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族扎染艺术之乡”,产品畅销国内外,是大理外贸出口产品的主要种类之一。
      白族扎染在民间素有“疙瘩染”之称,即浸染前先将白布按设计好的花纹图样用针线将“花”的部分重叠或撮绉缝紧,呈“疙瘩”状。经反复浸染后,拆开色泽未渍印的“疙瘩”即成各种花形,成品为蓝底或青底白花,清新素雅,韵味独特,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欢迎。
      扎染原料一般为白棉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主要为植物蓝靛或土靛(民间俗称板蓝根),周城染布所用的染料土靛全由村民自己种植和加工,除满足本村染布之用外,多余的土靛还销往其他地区。传统扎染的主要步骤包括扎花、浸泡、染布、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技术关键是扎花手法和浸染工艺。扎花工艺非常繁杂,每一块扎染布上的纹样都采用了若干不同的扎花针法,有扎、撮、绉、捆、缠、绕、折、叠、缝、挑等。由于要反复浸染,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有时几天才能染好一匹布料;染布颜色的深浅除了与浸染次数有关外,还与浸染技术、染料的配放、晾晒、气候等有关。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为其主要工具。扎染品种繁多,图案丰富,多表现吉祥美好寓意,主要有花草植物、鸟兽鱼虫、图案图形、自然景物、字体符号等。超过1000多种纹样图案蕴含着白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扎染面料被广泛用于服饰、家居装饰等,有较高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
      近年来,白族扎染尽管前景良好,但其保护与传承也存在一些隐忧,如:部分传统工艺及工具正逐渐被现代工艺和机械取代;植物染料板兰根种植周期长、种植数量少,满足不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扎染带来的污染、市场经营混乱和民间特色的淡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瓦仓南路瓦仓庄143号 邮编:650032 联系电话:0871-63615136,0871-63622225
技术支持:多彩科技 滇ICP备11002362号-1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