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新闻动态

对壮族“棒棒灯”的了解和认识

发布时间:2012-08-22周砚梅

    一、“棒棒灯”流传的基本情况
    壮族歌舞“棒棒灯”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垮溪村民委批洒自然村,本村共有224户,997人,全村都是壮族,属侬支系。

    批洒村位居县境南部,属六诏山脉一带,东与本乡的干坝子、龙路、上批席、下批席接壤,南以那朵、云崖相邻,西抵八布、珠沙、龙勒,北连垮溪、者腊、六峨。
    批洒村房前屋后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房屋多为土木结构,随着生产生活的提高,砖瓦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也在逐渐增多。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批准改建为小康示范村,每家每户盖起了新楼房,修建了沼气池、 卫生间,安装了自来水管道,铺起了乡村水泥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二、“棒棒灯”的历史渊源
    “棒棒灯”是批洒壮族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也没有文字记载,但据批洒村的村民说,“棒棒灯“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记事以来批洒村的祖祖辈辈就一直在跳“棒棒灯”,而跳“棒棒灯”的目的主要是纪念、祈求唐王天子李世民保佑全村人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棒棒灯”表演的内容和程序
    所谓“棒棒灯”就是以敲棒棒为主,边唱边跳,且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其“灯”者,即“舞”也,一句话“棒棒灯”即“棒棒舞”。
    “棒棒灯”分两个表演程序:

    1、村庙拜唐王,此段为祭祀过程,在即将跳“棒棒灯”的场子上,点燃熊熊篝火,敲响震天锣鼓,各家各户按古老习惯,各点三柱香插在场子正面的墙上。场子四周点上用各色彩色纸制作成菱形、圆形、方形的六盏大灯,分别为荷花灯两盏、芙蓉灯两盏、金莲灯和鲤鱼灯各一盏,牛魔精(用纸裱成,身为花布),绣球(用竹条编成球形,蒙上花布即可)。这几盏灯也是由当时引诱牛魔精出洞时用的火把演变发展而来的。灯上还贴有对联,如“唐王佑凡间,仙女保黎民”、“国泰民安日,风调雨顺年”、“灯光回壁朗,锣鼓场上喧”、“狮子滚绣球,红鱼扫场灯”、“旧事为新事,今人作古人”。横联分别贴着“阁寨平安”、“恭贺新年”、“人口清洁”、“戏夜花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具有民族特色的六盏灯既可照明,又美化和宣染了整个跳“棒棒灯”的舞场。之后,身穿传统服装的男女老幼,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前往村庙,往“唐王天子神位”前虔诚拜竭,其中还穿插着耍龙灯、舞绣球的片断以及歌颂唐王天子的演唱片断。

    2、村中跳“棒棒灯”,庙中仪式结束后,队伍又边唱边跳,回到场子绕三圈,便正式举行“棒棒灯”活动。首先,8男表演,每人持两根一尺五寸长花椒木棒,于头顶作云手或敲击或晃击同时扭动腰肢左右摆动,伴随脚上的跳步、跃步、转身、弓步、蹲裆步等步伐形成不同舞姿,不时形成横排、竖排、圆圈、然后与小四门、大四门、美里易、前弓、后正、尾郎、打卡、穿花、编篱笆等12弓法构成不同的舞蹈队形。其次,八女双持手巾,右手挥于胸前作“∞”字舞动,随男伴舞。最后高哟(二老者)上场与众男女相互对歌。对歌的内容有猜谜语、夸古人、颂神灵等具风趣又幽默,最后男女对跳、合跳、交叉、串花,全部表演程序结束。舞蹈至少有12个人的伴奏乐队,伴奏乐器有笛子、二胡、三弦及锣鼓、钗、碰铃、伴奏乐曲为洞经音乐变体《南京宫》。

 
    四、历年开展“棒棒灯”保护的情况
    “棒棒灯”的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国家文化部开展“十大集成”普查和搜集整理等工作,1986-1990年砚山县文化局就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1986年8月,“棒棒灯”进入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文山州砚山县资料卷,2003年-2005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我县普查小组又再次对批洒壮族“棒棒灯”进行了文字资料收集整理、录音、录像、拍照等工作, 2006年6月,“棒棒灯”进入州级名录,2009年8月,“棒棒灯”进入了省级项目名录。所以,此舞蹈一直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几年来,通过文化部门专业人员的多次调查、普查都一致认为,“棒棒灯”是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其实不然,“棒棒灯”不仅仅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而是来源于几个神话传说故事,只是它的共同点都起源于唐朝年间。
    2012年7月14日,砚山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者腊乡批洒村组织开展壮族 “棒棒灯”传习活动,趁此机会,工作人员又对棒棒灯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询问,在传承人沈国凡老人的带领下,走访了八九十岁的老前辈卢成光、李仕发、王开侯、王庭香、王作敏等人,通过他们的口述,才知道“棒棒灯”有几种神话传说故事。

    五、“棒棒灯”的有关传说
    传说之一
    相传唐朝时期的批洒,人烟稀少,野兽甚多,寨子附近的山洞里,住着一只怪兽,样子很象牛,人们都叫它牛魔精。牛魔精经常到田间地头肆意妄为,糟蹋庄稼,致使很多田地种而无收,连年饥荒。甚至严重威胁着村里人的生命安全。当人们组织起来围击它时,它却躲进山洞不敢露面,如此反复多次,人们都无法除此大害。后来,村里人举节庆时,发现这个牛魔精也悄悄躲在僻静的地方,观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场面,倾听那锣鼓喧天的声音,根据这一特殊发现,寨子里一些胆大的青年就组织起来,抬着灯笼火把,穿着鲜艳服装,敲着锣鼓、棒棒等,到牛魔精的洞外,载歌载舞,大唱大叫,经过三天三夜的引诱,牛魔精终于将头伸出洞口看热闹,当即被早已埋伏在洞侧的村民用两把大刀劈死。当时是唐王天子李世民当朝,人民安居乐业,可谓太平盛世,老百姓拥戴唐王、歌颂盛世,同时也为了纪念这个吉祥的日子,就把每年正月定为纪念月,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平安幸福。从此,敲棒棒、打锣鼓、唱歌跳舞就成为壮族村寨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据棒棒灯的代表性传承人沈国凡老人说,“过去,者腊乡的羊革村、江那镇的脚侧竜、干河乡的沙都卡、蚌蛾乡的六掌、八布等壮族村寨都在跳“棒棒灯”,文化大革命以后渐渐的就不见他们跳了,只有批洒村一直保持到现在。”
    传说之二
    解放前,壮族人把跳“棒棒灯”舞蹈称之为跳龙压歪,龙,是跳舞,压歪,就是王母皇太后,龙压歪就是跳舞给皇太后看的意思。从“龙压歪”引出的传说故事是说;跳“棒棒灯”是为了纪念唐王和王母之恩。唐朝初期,唐王当政,生产发展,年丰日盛,民心团结,国泰民安。传说距王宫城三百里地有座九龙山,此山雄伟高大,险奇惊人,拔地而起,山顶上有一根水晶石柱,闪耀夺目,百里可见。九座山脉汇集在一起好是一条巨龙,为此,九龙山由此得名。话说九龙洞的山腰上有个很大的石洞,叫九龙洞,洞内深三里,宽九丈,洞里有奇形怪状的石头、地势险恶,又说这洞里经常出现一个特大的怪物,此怪物头大如牛、口大如盆、身长数丈、火眼晶晶,据说怪物一出洞口就有雷声大作,暴风骤雨,飞沙走石,洪水泛滥、村庄淹没之灾难,并且还会在田间翻滚损害庄稼,为此,当地村民每年都要杀猪宰羊来供献,仍然不免灾难。民众哀叹:“何日搏得此妖物,何时才能将其处死,何时才能将它治服。”头人聚众商议,谁都无话可言,只是唉声叹气。其间有文者一人,自愿连夜上书禀报王宫,求唐王派兵求助,大伙听后同意。不几日,唐王见奏,心急如火,急令探马前去查看。数日后探马回报,说是民灾实情,但那九龙洞形式险恶非常,洞情莫测,不便用攻。唐王听得大怒道:“有我天子在此,有何妖邪不可除之”。于是点兵三百,齐伐九龙洞,众人听罢大喜。
    话说兵马来到了九龙洞下,不见怪物影踪,只见一个大石头挂在半山腰上,四面是悬崖峭壁,洞口像鱼嘴形,距洞口一里之处有一座不高的山,山顶上有一块椭圆形平地,稍高数丈就与九龙洞口平平相望,而此地正宜部兵扎寨,于是首领即刻分布兵马就地严密监控洞口。一连九天九夜,依然不见动静,将领只得派人骑马回宫禀报,王母听后,一时忧心重重,早不俗食,夜不思眠,迷梦中见到怪物作乱,心不可忍,惊醒来,常是对天哭诉道:“老天为何助妖作恶,害我平民,天如有眼,保佑我军捉拿妖怪。”王母由于悠心太甚,不久就卧床不起。唐王见状,不知如何是好,急令宫人请来高僧问到。僧领会,闭眼数珠道:“太后忧虑得病,命在危急,看来得取胜于那怪物才可得救。”唐王问:“何能取得?”僧道:“今年是丑年,要选出丑年不同月的十二健将,各带双枪的一队人马前去讨之,到得时数自然就会取得。”唐王听信,照数点兵遣将。
    说来也怪,王宫里丑年不同月的十二将士中。一个名叫李勇的是丑年丑月生,唐王得知后,即刻命令他为缉获九龙洞怪物的统领。李勇得令挥师,立马起程至九龙山下助阵。将士见得李帅部到来信心百倍,欢呼不止,继而日夜苦练,舞枪弄刀,练就了擒妖之能,待战心切,连守数月,不知为何,总不见妖物出洞,当年,虽然没降服妖孽,但却保住了庄稼不受糟蹋。王母得知这一消息后,病体好了一大半,唐王下令继续监控,即便捉拿不到妖孽,也要将它困死在洞内,怪物不除,决不收兵。将士得令,坚定了信心,加强了警戒,每天,鼓声、喊声、操练声日以继夜,震动方圆百姓,乡民们纷纷前来慰劳,各自带上食品、贡品,手持香火,边走边祷告,各人心思不一,有的求老天开恩保佑,有的求妖物收邪,怜惜人民。其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大把香火,来到兵营阵上,朝着四方求拜后跪地不起,只见他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却说此人不是凡人,他是神仙,能走阴阳,通行天庭地府,是替天行道的救世主,号称“行天龙”,此人名旺最大,他一出现,场上默默无声,好像就要有什么事发生,就在这肃然寂静的时刻,天空中突然出现一轮明月,两颗大金星围着明月转动,照耀天地通明,月映星辉。刹那间,从天空中飘来一群长相一模一样的少女,正好6个,漂亮非凡,落到后手摇彩巾翩翩起舞。人们看到后,纷纷欢呼雀跃,仙女下凡了!仙女下凡了!
    据说这是因为人间的疾苦,将士们的苦战,那白发老人的祈祷感动了天王,天王才派仙女下凡来帮忙的。6仙女下凡来以后,给乡亲们排忧解难,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并立下了不铲除妖魔决不罢休的决心,这样一来,将士们更增添了无穷力量。话说人间的灾难不仅惊动了天宫而且惊动了龙王,龙王也派小龙女化身为小金鱼前来探望、帮忙,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活跃非凡,遍地雨露飘洒,小金鱼点点头,草木绿油油,小金鱼摆摆尾,老百姓井满水,小金鱼翻翻身,将士们斗志增。神助人威,民助军威,这样一来,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凝集成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坚持、又坚持,不知过了多少日日夜夜,终于到了年底。就在大年三十这天晚上,突然大雪纷飞、狂风怒吼,龙卷风吹得人们站立不住。此时,九龙洞口金光闪闪,只见一个庞大的怪物,口含红红的珠宝,顺着九龙洞口漫漫升腾,时而低空徘徊,时而东张西望,这时人们看得清清楚楚,此物牛头狮身,还有一条像龙一般又大又长的尾巴,真是奇物。将士们见状,杀声四声,火炮齐鸣,刀箭齐发,惊天动地。怪物见到满山是人遍地是火的景象,不敢着地,惶惶恐恐在空中排徊,就在此时,李勇一声令下,将士们同时腾空起箭,射中怪物头部,怪物倒地,李勇一刀下去,砍下怪物脖颈,夺得珠宝。这时,当人们着眼看地面怪兽的脖颈和珠宝时,怪物的身尾呼风而去,无影无踪,从此远离人间,不再扰乱凡人,人们感天谢地,即刻制作了6盏大灯引路,(这6盏大灯就是现在跳棒棒灯时肃在场子四方的荷花灯、芙蓉灯、金莲灯和鲤鱼灯,夺取的珠宝就是现在举行活动时用的绣球)收拾珠宝连夜回师。
    却说将士们回到王宫,将珠宝献给唐王,王大喜,问道:“何以经过?”将士们口叙不清,唐王即令随军询事的两个官员作报,这两人合意之后,布置一番,整装饰服,制作灯具,分配角色,表演围妖作斗的经过,王母正坐,上下左右是唐王请来的皇亲国戚,陪着王母享乐。王母看后,一时身轻气爽高兴得哈哈大笑道:“天助我矣!天助我矣!”这一笑,病全好了。唐王道:“人有诚心,神有感应,感谢天地助阵!”又说:“此怪物也算有感之灵,它口含珠宝,低飞徘徊,有赔偿民灾之意,此宝应归于人民。”说着就将珠宝当场发落,人们感恩不尽,欢呼不止。
    又说王母则因此怪物作乱损害百姓终日忧心重重,茶饭不思,卧床不起,病入膏肓,又因获胜降服怪物而庆幸病愈。所以后来狮子含珠,棒棒花灯成了王宫的戏首,以供王母之乐,民间也用棒棒花灯作戏报答王母之恩。从此“棒棒灯”成为纪念唐王爱民替众排忧解难的历史歌舞,是感谢天地和神灵之祷的历史古歌。由于降妖除怪的时间是在大年30与正月初一这天正好交接,所以,人们就把每年正月定为纪念日举行“棒棒灯”活动。
    从这个神话传说故事里得知,跳“棒棒灯”的中心意思就6个字:庆贺、感恩、求赐。庆贺,就是庆斗妖的胜利,感恩,就是感谢唐王护民救灾之情,求赐,就是求唐王在天之灵保佑民间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庆贺、感恩、求赐,贯穿“棒棒灯”活动的始终。
    传说之三
    传说“棒棒灯”能驱邪打鬼,比如在“棒棒灯”这个舞蹈中穿插着这样的呼号:“哩哩哩,把鬼赶出小石门,哩哩哩,把鬼赶出大石门。”意思是把鬼赶出村门,就是吉利。所以一闹鬼,就会有人跳“棒棒灯”。本村八十多岁老年人说:那是民国十三年的五、六月间,一日,顿时天昏地暗,雷声大作,狂风怒号,大雨倾盆,洪水泛滥,不知从何来的一条大蟒,跨河横躺,河流阻塞,两岸一片汪洋,田野成灾,而后又是病疫流行,牛死马瘟,谣言四起,惶惶全村,有的吓得不敢住在家里,跑到山上躲起来,弄得路道依稀,村庄冷落,当时缺医少药,又逢五荒六月,遍地是病死饿死的百姓,就在这艰难的时刻,村里的寨老们在老人厅聚议。商订让全村的百姓敲锣打鼓、吹拉弹唱、跳“棒棒灯”,请唐王天子下凡来保佑。于是组织人力,烧香祷告,奏乐致词,安神拜宙。随着时光而去,夏去秋来,势头有了好转,村民的日子又恢复了正常,又到了次年春节,村里隆重举行“棒棒灯”活动,说来也巧,那年就此风调雨顺,增产丰收,人畜安康,“棒棒灯”又神了,人们对唐王更加崇拜。从此批洒村的村民每逢天灾人祸、寨中闹鬼,就会有人跳“棒棒灯”,只有跳“棒棒灯“降妖出怪,寨子里才会清静平安。
    批洒村为何跳“棒棒灯”,其实就是从这三个传说故事流传开来的,在那些年代,教育落后,文化缺乏,不懂科学,对天、地、神的崇拜恰好是人们的信念,“魔比道高,人不比妖。”求人不如求神的想法在老百姓的心里已根深蒂固,这样就更加深了“棒棒灯”的神话色彩,基于这样的认识,“棒棒灯”舞蹈就在砚山县壮族村寨流传开来,并且在者腊乡批洒村扎下了根,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据说“棒棒灯”的活动是晚间进行,19世纪50年代,“棒棒灯”处于高潮期,相邻村寨每逢人死马遭殃都要邀请批洒文艺队前去跳“棒棒灯,”都是夜深人静了才行动,当晚跳完后连夜回归,如因远程不能赶在天亮前回归,就等到次日晚上才能迁程,出与归都要拜请唐王神位,望唐王灵魂护驾,出发后讲究严肃,队伍整齐,一路行歌,不得谈论其它,不得丢弃所带的一物,否则就会认为给邀请的村寨造成灾难。

    六、“棒棒灯”流传原由
    棒棒灯之所以能成为批洒村春节活动的民间传统舞蹈,并在其村寨流传至今,标志着批洒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按历代人的信仰而言,“棒棒灯”是奋斗的风格,团结的精神,人心的遗愿。是对天地对神的呼救。希望求得天地和神的保佑,求得善良和恩赐。平安和兴旺是人们理想的中心。人们将这一理想寄托于神仙的保佑,正如每次开场前,先是奉请神仙下凡。主师在排前祷告:请唐王行证,请仙女下凡,下凡来张灯,行政来保佑,保全村老少,佑满寨平安。神是至高无上,神就是唐王。主师是最高指挥者,他的话就是命令,主师一声:“请唐王天子下凡!”全场就会肃然。“棒棒灯”的成员们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进入神仙的境界,在神的面前自觉地、毫无私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把自己担负的责任、表演的角色看成是对神灵最大尊重,诚心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群众也是这样,凡是挑选着自己或者借用自己的东西,都感到荣幸,都会很快奉献出来,不敢有半点失误。民众把“棒棒灯”的成员视为神的化身,幸福的使者,恭敬地向舞场上的成员敬烟献茶,凡是供献品,自己都不敢先喝,观场时都不敢随便说笑和指点,好像神就在头上,个人形为都认为不属敬神的表现。所以,这一切的一切才是棒棒灯之所以能在批洒村扎根的原因所在。

    七、关于“棒棒灯”目前的存续状况
    近年来,“棒棒灯”保护工作在砚山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保护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外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棒棒灯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民族风格,并且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喜爱,当地干部的重视支持,“棒棒灯”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气氛越来越热烈。“棒棒灯”有一支以村为单位的相对固定演出队伍,还有一批公认的代表性传承人,拥有较为突出的传承保护体系,存续状况良好。

文章、图片:周砚梅、侬登富(砚山县文化馆)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