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新闻动态

保护文化生境,重视母语文本——关于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的几个观点

发布时间:2017-03-16王海

学 术 视 野

                主讲人:杨福泉,著名纳西族学者,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云南社科院研究员。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听说,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习总书记的这段话对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和鞭策作用。

  最近印发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气质和独特云南风格魅力的文艺作品。要深刻认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给予民族文化更多尊重,为其创造更好条件,大力推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发展。

  这一条提得非常好。云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过不少好的文艺作品。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山间铃响马帮来》等;上世纪90年代,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根据纳西族的口弦调创作了交响乐《纳西一奇》;近年来,云南立足传统民族音乐舞蹈的创新之作《云南映象》,根据历史线索重新演绎的电视剧《木府风云》等,市场反响也不错。

  我多年从事民族文化调查研究,基于此,对于今后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文化是流动和变迁的,文化状态不可能凝固在某一个历史时段,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无论它怎么变,都应该更富有文化感召力和精神力量。要保持文化长久的魅力,保持它陶冶人心、教化社会的功能,就必须保证它的变迁不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变化,而是在变迁中不断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我们必须呵护和保持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生境,即文化赖以良性发展的人文的、民俗的环境,这样,我们的文学艺术才能有活水长流的状态和充满活力的土壤。当下,我国很多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正在衰落之中,很多丰富多彩的民俗和民间艺术在悄然消失,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已经不会讲自己的母语。就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没有母语承载的文化势必会逐渐失去其文化基因,继而影响其创新发展,也影响到当下的文艺创作。

  其次,既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又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拘泥于原状的保护传承,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学艺术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原创精神与成果,所以我们要鼓励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造,鼓励文学艺术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比如,一些纳西族青年将现代音乐元素与纳西族传统音乐相融合,这种新颖别致的纳西族音乐受到各个年龄层民众的欢迎。纳西族青年歌手肖煜光的母语歌光盘《净地》销量突破10万张,金甲劲松凭借歌曲《月亮花》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还有一点,30多年来,我曾到十多个国家就民族文化进行专题访问讲学。当我介绍到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时,国外学者和作家、艺术家常常会问到这些文学作品的文本和版本等情况,特别是问到这些作品究竟是用什么文字记录或创作的。无疑,我国学者数十年来致力于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诗歌谣谚、宗教口诵经典等的收集翻译整理,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和失误,这就是忽略了对少数民族民间作品母语文本的记录,有相当多的翻译整理本没有母语原本,没有逐字逐句的直译。这样的直接后果是,丧失了作品多方面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没有母语的承载,这些文本也难以作为相关民族后代传承文化的文本来使用。此外,由于缺乏语音记录和直译,相关民族特有的文化、社会和宗教概念难以在汉文文本中全面正确地反映。鉴于此,今后在搜集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时,应保留用国际音标记录或用本民族文字书写的严谨客观的母语文本。

  在我国民间文学作品中,取得世界声誉的无一没有母语文本。比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东巴古籍之所以能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关键在于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记录和翻译的丰富文本,这些文本也为文学艺术家进行再创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素材。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鉴于目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衰落的形势比较严峻,我们也可以鼓励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这样的创作实际上也是在传承各民族母语文化,有助于维护我国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国际声誉。

  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刻苦努力,就可以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待的那样,“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题跋

        希望各民族都能有更多的母语文学作品存世,因为这是不可替代的文化与心灵的记忆,就如汉语文学,是所有语言都不可替代的。


来源:转自中国作家网

服装招标 消防招标 家具招标 医疗招标 安防招标 公安警察招标 交通公路招标 环保招标 园林绿化招标 电梯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