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太和城遗址

日期:2019-04-04 作者:朱忠华 图/文

2017年7月至10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德化碑西侧存在内城。内城坐西向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10米,南北宽约150米。为进一步对内城城墙进行核实并探索内城结构布局,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对内城西北部及内城东侧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内城西北部布设探方13个、东侧区域布设探方2个,发掘面积共1500平方米。发掘揭露了内城西城墙北段、北城墙西段及建筑台基1处,发现建筑基址1处、石墙8道、水沟5条、灰坑4座、道路1条,共出土有字瓦、瓦当、陶器等标本220余件。

内城西城墙残宽3米,夯面极为明显,夯面上稀疏分布有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夯窝,墙两侧局部有大石包边;内城北城墙西段保存较差,宽6米,两侧采用较大的石块包边,墙北侧发现一条宽约5米的道路呈东西向分布,结合调查勘探资料推测,该道路为由内城通往金刚城的南路。内城西墙与内城北墙交汇处被一条宽约8米的水沟冲毁。

内城西部为一个南北长约100、东西宽约50米的夯土台,内城西北部发掘区即揭露出该夯土台的西北部。经解剖确认,仅台地边缘部分夯土较厚,台地中央夯土逐渐变薄。

夯土台北缘有一道宽1.7米的石墙(5号墙址),东西向分布,南北两侧边以大石块垒砌规整,中间填充较小的石块。该石墙西端连接西城墙,揭露部分长26米。根据勘探结果,该石墙沿内城西部夯土台的北侧边缘分布,夯土台东侧边缘亦有一道宽约2米的石墙南北向围砌,起到加固围护夯土台的作用。

石墙南侧1.5米平行分布有一建筑台基,台基残存西北角,北侧边长24米。台基北侧边西段保存较好,北侧边东段保存较差。台基西北有拐角,西侧边向南延伸6米后即不再明显。台基内为大量的砂石填土,西高东低,没有发现磉墩等遗迹;从台基西北角的砂石上残存有部分夯土来看,台基底部砂石之上应有夯土,台基内部分巨石高于现存夯土。台基底部铺垫砂石,北侧设计有排水槽,能在雨季地下水位较高时及时将水排出,但台基上部夯土缺失,台基上是否存在有建筑并不清楚。

在发掘区南部接近夯土台中央的区域,揭露出建筑基址1处,限于发掘面积有限,仅揭露出该建筑基址西墙及北墙的局部。西墙以西2米平行分布有一道宽0.45米的石墙,两墙之间似为回廊;北墙下有一条石砌排水沟,排水沟两侧垒砌整齐,南侧竖向插有一排石块。建筑基址西北角的排水沟上斜铺有三块石板形成小桥通道。排水沟填土内发现有大量瓦片及璧形足釉陶碗等器物,部分瓦片为有字瓦,上有“廿七年”字样。排水沟北侧平行分布有一道宽0.75米的石墙,揭露部分东西长11.7米。石墙与排水沟之间为平整的活动面,活动面上发现有大量瓦片堆积,并发现有“风”字形砚台。根据建筑基址北侧排水沟内发现的“廿七年”有字瓦来推断,其建筑年代应为南诏早期无疑。其所处位置为内城西部台地中央,应是内城西部一座较为重要的建筑。

内城东侧发掘区揭露出排水沟1条(4号沟),呈曲尺形分布,两侧垒砌有整齐的石块,石缝间填充花土,花土坚硬紧密,沟底以石板铺垫平整。直角拐角处做加宽处理,内侧有一宽1.4米的方形水池。排水沟北侧、东侧均为夯土,似为建筑基址;南侧、西侧均为铺石及垫土,似为天井。据勘探资料了解,内城东侧发掘区以西约1米即为内城东墙,但发掘揭露的排水沟是否与内城东墙东墙相连接还需要进一步工作确定,内城东侧发掘区揭露的排水沟及建筑基址是否为内城东墙的附属设施或为另外的单体建筑需要进一步勘探或发掘确定。

德化碑西侧内城的发现是探索太和城结构布局的一大突破,内城的规划布局及功能性质是需要继续解答的重要问题。在太和城堆积砂石较多、勘探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此次发掘为了解太和城内城建筑形制、结构布局提供了基础材料。 (朱忠华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