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日期:2018-06-25 作者:马秀娟、吴昭红、阮坤瑾 图/丁晓冰 文

6月9日是2018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通知要求,云南省成功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云南省文化厅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的活动主题,联合临沧市人民政府,在临沧市举办了全省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联合云南大学举办文化遗产知识讲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联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在官渡古镇举办中国(昆明)官渡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联合云南民族大观园举办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和传统技艺展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活动。

在临沧主场地,来自昆明、怒江、大理、丽江、迪庆、普洱、红河、临沧等8个州市的20余个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多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和演职人员为广大市民带来6场精彩演出。三天时间里,大家不仅能够欣赏来自临翔区、耿马县、沧源县的民族民间歌舞,更能聆听剑川白曲,彝族海菜腔,藏族、拉祜族、怒族、彝族、纳西族民歌,以及滇剧、花灯经典唱段。酒鼓舞和木叶吹奏等演出,更是与观众互动频频,一次次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时值雨季,演出不时被降雨阻碍,但观众和演员的热情不减,掌声和喝彩声不断。来自昆明、玉溪、红河、保山、大理、迪庆、丽江、楚雄等8个州市的20个国家级、省级、州市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以及来自临沧市的12个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带来了他们的非遗展品。素雅的白族扎染,神秘的甲马画、东巴画,活灵活现的面塑、木雕、布扎,精致巧妙的风筝,色彩绚丽的剪纸、皮影,各具特色的陶器、银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在布朗族瓦房帽制作技艺和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的展区,往往有人好奇地驻足询问。滇红茶、普洱茶制作技艺的展位,前来品茗交流的游人络绎不绝。美味的云县柴氏手撕鸡,以及玉溪江川的铜器和迪庆的藏香更是被游客抢购一空。来自省级文博部门的鉴定专家,不仅免费为群众鉴定“宝贝”,还主动向他们普及收藏和鉴定知识。

在昆明市官渡古镇,来自安徽、贵州、内蒙古、河南、吉林、辽宁、江苏、江西、广东、西藏、宁夏、青海、山西、陕西、重庆、湖北、甘肃、四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2个非遗项目参加了“中国(昆明)官渡区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参展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饮食、传统戏曲类等类别。同时,还举办了官渡非遗-官渡区戏曲艺术进校园成果汇演、官渡非遗活态传承•民间论坛、官渡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第三届民间绘画挂盘绘制大赛、官渡非遗-美好生活•官渡画乡三十年优秀作品展、官渡非遗-国宝云子•第五届名人围棋邀请赛、官渡非遗-国宝云子•第五届百人围棋赛、官渡非遗-民俗文化展、官渡非遗-老官渡记忆展、昆明碑林博物馆中小学生拓片体验周等十大活动。

省文化厅的战略合作单位——云南大学邀请省宗教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居里副教授,作了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与发展——以陇川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的讲座,云南大学师生及校外非遗爱好者近100人参加了讲座。通过学习,增强了大家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省文化厅指导建设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云南民族大观园,以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花车游演,向游客和群众提供陶器、甲马、扎染、刺绣和竹编、手工造纸传统技艺展示体验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遗产日活动。各州市、县区和文化部门、单位,也按照要求,注重地方民族特色,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展览、展演、讲座、咨询等宣传展示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宣传热潮。

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见证,是各族人民奋步前行的精神动力。遗产日活动的举办,是我省认真贯彻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为提高公众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马秀娟、吴昭红、阮坤瑾 图/丁晓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