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孟连芒中佛寺修缮工程

日期:2017-11-06 作者:马波 图/文

芒中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以东娜允镇景吭村芒中小组,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傣语称为“洼拉所坦”,系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宇,以佛殿为中心呈纵向式分布,坐西朝东,佛殿前为走廊,西北侧为僧舍,东北侧为佛塔,在佛殿的东、南、北三侧围墙有本道侧门,供教徒出入。占地面3050.41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3平方米,四周有石砌围墙。佛殿北侧外墙体绘有傣族民间壁画,内墙体西、南、北侧保存有傣族传统金水漏印纹饰,金柱、檐柱均有金水漏印纹饰。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傣族的佛寺是继承和传播文化、知识的中心,还是收集、珍藏贝叶文化经典的主要地点。

芒中佛寺是傣族文化艺术及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傣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佛寺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彩绘精美,既有东南亚佛教建筑艺术特色,又有傣族建筑风格,是傣族建筑艺术及民间美术的缩影。寺宇的建造技术反映了当地佛教建筑技术史的发展脉络。

傣族的佛寺是集中展示佛教雕塑、壁画、金水漏印等艺术的场所,对传承傣族传统文化及南传上座部佛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芒中佛寺壁画保存完好,画风古拙质朴,是普洱地区傣族民间绘画艺术生动的展示。傣族的佛寺壁画以绚丽、明快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见证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宗教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新时期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傣族佛寺壁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芒中佛寺作为地处边陲的佛教寺院,在中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壁画通过佛教题材,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丰富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的生活习惯、风俗、风情、阶级关系、人生观和价值观。芒中佛寺不仅是普洱地区傣族文化、历史的物证,还是传播傣族文化、历史、宗教的重要场所,对研究傣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5月10日,芒中佛寺被公布为孟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18日,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芒中佛寺大殿由于年久失修,僧舍屋架向东倾斜约15度,屋面瓦件老化酥碱、脱离,部分挂瓦条和椽子等木构件糟损,造成瓦屋面漏雨严重;佛寺大部分柱子为松木,受白蚁侵蚀严重,大殿柱子和部分梁架被白蚁蛀空,危及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部分室外地面为非原状水泥地面,门窗遭人为改造,地仗油饰脱落。综上所述,该文物本体病害程度较为严重,保存现状受到影响,已危及文物建筑结构安全和影响文物环境历史风貌,有损文物的完整性,亟待修缮。

受孟连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的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芒中佛寺的勘察设计和维修方案的编制工作。鉴于孟连芒中佛寺的残损现状,拟对孟连芒中佛寺进行全面修缮,更换破损瓦件、糟朽木构件,补配椽子、挂瓦条,拆除非原状水泥地面,安制方砖地幔,恢复原状门窗,重做地仗油饰。

2016年8月完成该项目的野外现场勘察、测绘、照片拍摄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且在上述基础上完成了勘察报告、实测图、修缮方案的编制上报,同年10月通过云南省文物局审批,并进入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准备阶段。 (马波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