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况

日期:2014-06-05 作者:刘建明 宋林武 张家翰 省非遗中心 图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云南在保护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为了对那些民族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数量集中、形式和 内涵保存较完好,传统民居建筑相对集中,自然生 态优良的村寨、乡镇进行整体性保护而设立的。经 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办法,是最具云 南特色的区域性整体保护,属于云南省在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理论创新。 

2013年3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 实施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对 设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也作出了规定:民族传 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和公布,应当尊重当地群 众的意愿。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属地管理 的原则,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和整体性 保护,以实现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相对集中地区进 行整体性保护,促进其持续发展。 

2006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设立省 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7个,2009年8月云南省人民 政府批准公布设立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9个, 201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设立省级民族 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0个,三次公布设立的民族传 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共有66个。它们是:西一镇红万 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巡检司镇高甸村 彝族(阿哲)传统文化保护区、羊街乡车普村哈尼 族(奕车)传统文化保护区、瑶山乡水槽寨瑶族 (蓝靛)传统文化保护区、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 化保护区、周城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勐罕镇曼听 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糯福乡南段村拉祜族传统文 化保护区、岳宋村永老寨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戛 洒镇大槟榔园村花腰傣传统文化保护区、马吉乡古 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 传统文化保护区、丙中洛乡怒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独龙江乡独龙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者太乡者太村壮 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官屯乡马游坪村彝族传统文化 保护区、奔子栏村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叶枝镇同 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 文化保护区、大等喊村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户撒 乡新寨贺姐村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鲁布革乡腊 者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古敢乡下笔冲村水族 传统文化保护区、白沙乡玉湖村纳西族传统文化保 护区、永宁乡温泉村瓦拉别纳西族(摩梭人)传统 文化保护区、糯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翁丁村佤 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芒岛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勐 外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滚乃傣族传统文化保护 区、丁来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大南直布朗族传统 文化保护区、湾子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尼汝藏族 传统文化保护区、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马洒 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水城村傈僳族传统 文化保护区、大麦地镇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环州 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叽啦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 区、岔河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左门乡彝族传统文 化保护区、以口夸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凉山乡彝 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凤羽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诺邓村白族传统文化 保护区、五星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青云彝族传 统文化保护区、章朗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碑格 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哨冲镇彝族 (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桥头村布依族传统文化 保护区 、月湖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拖姑村回族 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大过口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 保护区、昙华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芒景村 布朗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双河村彝族传统文化 生态保护区、拉伯乡普米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署明村纳西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曼旦村傣族传 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嘎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 区、芦差冲村壮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66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分属21个民族,其 中,彝族21个,傣族7个,白族5个,壮族4个,佤族、 布朗族、纳西族和傈僳族各3个,藏族、德昂族、布依 族、普米族各2个,水族、苗族、哈尼族、瑶族、拉祜 族、阿昌族、怒族、回族和独龙族各1个。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按照统一要求制订保 护规划,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由保护区内的民众按 保护规划进行保护和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的精神。在这里,各种形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 到较好保存,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使优秀的 传统文化得以充分挖掘、整理和传承,而且还吸收 现代文明,关注文化本身,强调重视保护区民众的 实际利益,注重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全面发 展,使保护区民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刘建明 宋林武 张家翰 省非遗中心 图 胡荣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