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遗传承人赴京参加非遗歌舞乐展演圆满成功

日期:2015-10-28 作者:马秀娟 图/何华 胡荣梅 文

10月24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协会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保护中心协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 究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 产(音乐类)展演”在北京音乐学院举办。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协同创新中心”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合作,组织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 统音乐:傈僳族民歌摆什、怒族民歌哦得得、白族 (拉玛人)民歌开益,剑川白曲、布朗弹唱、彝族 阿数瑟;传统舞蹈:傈僳族阿尺木刮、纳西族阿卡 巴拉、拉祜族芦笙舞、傣族孔雀舞等10个项目的33 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及优秀的民间艺人参加了此 次展演活动,将充满乡土气息的云南传统歌舞乐引 入中央音乐学院的课堂和舞台。

 此次活动共分为三个主题,一是在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云南省非物 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尹家玉向莅临会议的专家、教 授作了云南省非遗保护工作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 详细介绍了当前云南省各级传承人的分布和数量, 以及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在中央 音乐学院音乐厅为北京观众集中展示了云南丰富多 彩,深具魅力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博得了在场观众 的阵阵掌声,获得了一致好评。来自北京马连道 的云南人王庆说:“演出太精彩了,很震撼人心, 看得我热血澎湃,感觉还没看够就结束了。”同为 在京工作的云南人阿莲说:“看了他们的演出,感 觉又回到了家乡,很温暖。”三是在中央音乐学院 综合楼,云南艺术学院黄凌飞教授主持了“非遗对 话:云南民族传统歌舞乐传承与传播的现状调查暨 当代实践”的主题讨论,由传承人的讲授、展示与 专家点评相结合,讨论非常精彩。对话结束后,听 众们纷纷围住各位传承人,对传承人带来的各种乐 器充满了好奇。来自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省级传承人 岩赛站应观众请求演示布朗族玎琴演奏,耐心地边 弹边解释玎琴的特点、演奏的技巧等。

 对此次展演活动传承人们十分重视,将家里的事 务放置一旁,专心赴京演出。来自普洱的拉祜族省级 传承人李石开老人,带着老父亲、妻子、弟弟、女儿 和外孙一同参演,他说:“家里的稻谷都黄了,该收 割了,但是为了把这次演出搞好,我们就先不管这些 了,只要把演出搞好,我们就高兴了!”

 傈僳族省级传承人李碧清老师为了参加此次演 出,忍痛辞别在家病危的老母亲;就在赴京当日凌晨 3点,老人辞世,李老师最终没能亲自跟老人告别, 但他始终没有主动跟活动负责人反映,直到带队老师 告诉大家以后,李老师才淡然地点点头。但我们能体会到,看似平静的表情之下,李老师内心深处的愧疚 和伤痛。李老师说:“我母亲很能理解我这次的表 演,她说让我放心地去北京,好好表演,好好宣传 我们自己的歌舞,所以我觉得自己不能让老母亲失 望。”抵达北京之后,李老师带领着与他的傈僳族团 队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园内, 李老师便迈开双腿,跳起傈僳族“阿尺木刮”,他脸 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高亢的歌声引来路人的驻足, 有些小朋友甚至跟在他后面一起欢快地跳起来。 

传承人们不管是在机场、还是驻地,都在相互 学习、共同交流,只要有1人想看、想听,他们都会 不厌其烦地演唱。他们身上充分展示了民族自豪感 和他们对传统文化执着的爱。 

此次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中央音乐学 院的展演圆满成功,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 公众群体纷纷表示,希望此后能把更多的云南民间 音乐歌舞请进北京,走向世界。 (马秀娟 图/何华 胡荣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