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扎美戈寺科技保护修复工程

日期:2015-07-03 作者:马波 图/文

      扎美戈寺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皮匠村西北古尔山脚下,属藏传佛教建筑,正殿建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北偏殿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原为一座大型藏式建筑群,后毁于火灾,明、清两代在原址重建,文革中大部份建筑被彻底毁坏,仅存北偏殿——强巴殿。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扎美戈寺经重建维修后基本保持了原来风貌,具有浓烈的藏式风格。主体建筑结构均以土木为主,外墙内木,墙的上部采用“鞭麻”装点(鞭麻,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野生灌木,加工后用以砌墙,坚如石料质轻,经久耐用),此种色调及其建筑材料的处理,既稳重又美观,是古代藏族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

      强巴殿通面阔五间,通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一至三楼均有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328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二楼边檐采用吊脚楼形式,有28根吊柱出挑。三楼有8大菩萨(泥塑)和天棚4幅坛城画,室内有一尊高10米的弥勒佛坐像。建筑整体建筑宏伟,雕梁画栋,四壁彩绘,十分壮观。梁架遍施彩画,绘制精美,殿内彩绘连壁,或直接绘于墙壁上,或绘于梁上,或绘于布幔上,然后再悬挂在墙壁上,内容均为佛教故事。画师们构思巧妙,整个画面布置得体,具有浓郁的印藏风格。大经堂以无量寿佛,菩萨像为主,神态自然逼真;禅房全为千佛像,生动活泼,惟妙惟肖;伏魔殿大都是密宗神祇像,象征驱逐邪恶,保护正法,制服一切恶魔的威严。这些琳琅满目的壁画,造型、勾勒与敷色均处理得简约单纯,产生了与殿堂环境谐调统一的艺术效果。

      强巴殿保存明代所绘壁画面积达328平方米,绘画风格独特,画风细腻,色彩艳丽,题材广泛,是云南藏传佛教寺院壁画的典型代表,其面积之大居省内第一。殿内木构梁架上所保存的原状彩画,面积达180平方米,精美绝伦,保存现状相对较好,是我省同类古代建筑中彩画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彩画。强巴殿是丽江市保存较为完好、建筑技艺独特、艺术构件精美的建筑单体,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扎美戈喇嘛寺强巴殿作为寺院及公共设施一直使用至今,虽经历过一些简单的修缮,但因日常维护欠缺及宗教活动频繁,致使壁画表面污渍严重,特别是2012年6月24日丽江宁蒗发生5.7级地震,扎美戈寺处于地震中心区域,受损严重,亟待进行保护维修。为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2月开始,运用科技保护手段,对扎美戈寺强巴殿的壁画彩画进行抢救性修复,并于2014年12月全部完成。

      修复工程经过修复方案的勘察设计、修复方法的技术实验及修复方案的实施三个阶段,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永宁扎美戈喇嘛寺强巴殿壁画彩画抢救性修复工程勘察报告及修复方案》所制定的程序进行,对壁画进行了墙体预加固、支撑层加固、空鼓灌浆和裂隙修补。首先采用包覆清洗法进行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然后采用硅酸酯加固剂进行加固,最后采用富含纯硅烷的有机硅封护剂封护。大面积清洗、加固工作结束之后,对裂隙及脱落部分的修复只做了降色处理而未做新的补绘,遵循了方案中提出的原状保护的原则和文物保护的有关准则要求。对彩画也进行了清洗、加

固、局部封护的保护程序。

      壁画彩画保护修复完成后,其损坏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原有文物得以原状保存,文物材料本身也得到了全面的加固,原状壁画彩画色彩还原效果明显,体现了文物保护中“原状保护”的最高境界,使这一历经数百年的藏传佛教壁画得以重现昔日光彩。

(马波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