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修缮工程

日期:2014-12-05 作者:

     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位于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东门街片区,主要以东门楼及其附近18个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中西式建筑和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院落为保护对象,建筑面积共计约7850平方米。
      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滇南地区人们“下坝子、走烟帮”的一种商贸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内地进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驿站和货物集散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国家各民族交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又有中原明清式传统四合院楼房,是研究红河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和建筑史发展最好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被人为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造,现今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病害轻重不一,残破较为严重,已危及文物建筑结构安全和影响文物环境历史风貌,急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并对文物建筑周边保存环境适当进行治理。受红河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的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修缮工程的勘察、测绘及设计工作。于2013年7月初完成该项目的野外现场勘察、测绘、照片拍摄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且在上述基础上于2014年2月全面完成了勘察报告、实测图、修缮方案、施工图等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评审获得通过。
      根据红河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现存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对东门楼及其附近18个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中西式建筑和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院落现状维修和院落环境整治,修缮内容主要是对所有建筑屋面进行揭顶修缮、个别采用局部落架维修,对后人改造的非原状部分进行复原修缮如墙面、地面、门、窗等重做油饰、对原状建筑彩画进行科技保护,对鼓闪、塌陷的台明、台阶进行归安,对个别损毁有依据的建筑进行复原,重做排水等。

 (何东 图/文)